1.动作分解与发力机制
(1)收腿阶段:两腿保持向后伸展状态,在手臂从划水阶段转为复原阶段时脚开始回收。脚跟向臀部靠拢,速度要慢,为下面的蹬腿做准备。腿部在臀部弯曲,有效地将膝盖拉到身体下方,同时脚和脚趾外翻,将脚底的表面区域暴露在水中。
(2)蹬腿阶段:在手臂前伸末期,两脚向后蹬水推水。此时,脚后跟仍向臀部靠近并逐渐形成翻脚掌的动作,膝关节向内扣,同时两脚向外侧翻开。通过大腿肌肉发力和伸髋使力,由髋部经大腿,小腿而传至脚部做蹬腿动作。腿在一个流动的圆形路径由中向外,稍微向下移动,蹬水时加速。
(3)夹腿阶段:在蹬腿的后半段,双腿逐渐靠拢,形成一个向内的夹腿动作。在蹬夹水阶段的后期,双脚从背屈转为趾屈,即由勾脚转为绷脚,做一个内旋动作,产生额外的推进力。
2.推进力的产生
(1)增大蹬水面积:将脚伸出并将脚底暴露在水中会产生更大的表面积,为蹬腿提供更大的动力。
(2)流体动力学效应:当腿部向后蹬水时,由于水的阻力,会产生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即推进力。蹬腿的速度和力量越大,产生的推进力也越大。
(3)身体姿态的优化:蹬腿时,保持身体流线型姿态,可以减少水的阻力,提高推进效率。蹬腿结束后,腿和脚直接笔直收回,以帮助提供一个流线型的身体位置。
3.配合与时机
(1)手臂与蹬腿的配合:蛙泳蹬腿的最佳时机是在手臂向前伸阶段做蹬腿或向后推水的动作。此时蹬腿有一个助力,能让人在水中快速向前推进。
(2)呼吸与动作的协调:蹬腿时通常配合低头鼻子呼气,划手时抬头张嘴吸气。正确的呼吸节奏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提高游泳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