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洛迪兰

包裹性出色:Air Jordan 2010实战测评

2018-11-27 19:37:35  阅读[483]
导读:Air Jordan 2010,采用全掌Zoom Air再加上后跟一小块Zoom Air,也就是所谓的双层Zoom Air的配置,加上中底的碳纤维板,刚开始穿这双鞋打球,突破时体会不到习惯了的场地感,再加上Zoom更靠近外底,又觉得硬,我是打了三五场之后,才开始体验到球鞋无与伦比的性能。
最近找到个不错的内场,也重新约上了之前高中打球的一干朋友,基本上能定期的去活动下,穿着Air Jordan 2010打了几次,划拉一篇,给想入手这鞋的朋友一个参考,毕竟现在鞋子的价格已经掉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价位了。

现在很多鞋子的配置基本可以用“科技配置的定式”的套,从而也基本能估摸出鞋子大概的性能,当科技不再神秘,球鞋的外观对于购买倾向的影响力就体现出来了。

Air Jordan 2010几乎所有的科技都被藏到了暗处,尤其需要靠外观作为卖相。对于球鞋的卖相,我是这么理解的,一定要有属于这双球鞋的个性,当N年后一说起那什么什么就知道是哪双鞋上的。照这么理解,AJ 2010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彻底,在鞋子两侧开了窟窿的做法,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话都会被冠以“模仿”,“山寨”,你就知道这设计有多么个性了。

包裹性出色-Air Jordan 2010实战测评图1

说白了,我就是为了那两个性的窟窿掏的钱。

对于AJ 2010,很多人穿了都会感叹怎么会有这么给力的包裹性同时又舒适无比的鞋子呢。这也是我上脚的第一感受,穿有些鞋子,总会有要是这个地方要是再凸出点或者那个再软点就完美了的想法,而AJ 2010,包裹性与舒适性让我咂舌。

设计师恰似了解你的想法一样,尤其它的后跟的造型设计,加上内侧两块凸起的记忆海绵,我从没穿过一双对脚踝的迎合度如此高的球鞋;分层式的鞋头算是AJ 2010比较创新的一个设计,内层是舒适性更好的材料,外层独立的皮革层,内外层之间存在的空隙,穿上你能体会到包裹感却又不卡脚。

而实际上,尤其是在鞋子实战不多的情况下,AJ 2010还是有着不少的问题,最直接的就是前掌外侧的TPU。鞋子的前掌出奇的宽,加上两侧透明的TPU,我丝毫没有担心球鞋的稳定性,只不过外侧的TPU确实伤害到我的脚了——或许是我穿的次数不多,但实际情况是这个位置的TPU明显压迫了小脚趾尾端的部位,我的脚也不算宽,所以建议大家先拿这双鞋压压马路,穿开了再实战。另外,这个TPU实在是娇贵,一场球就给刮花了。

后跟的剪裁尽管是能很好的迎合脚踝,内高外底的设计既有保护性又不失灵活,可是AJ 2010整体感觉却是前紧后松,鞋子前半部分的包裹性太出色了,或者说是太紧了,相比之下后跟就显得“宽松”不少,实际上球鞋和你的脚踝基本是处于紧贴的状态,只是如果填充物能更厚实些,大概就能消除这种前紧后松的穿着感受了。

反而之前比较担心的那两窟窿部位会不会因为与旁边的材料不一样影响舒适性的问题没有出现,而一场球下来神奇的发现双脚和球鞋都很干燥,是这两窟窿给我的额外惊喜,再次证明所有在皮革表层的透气孔都是浮云,要透过尼龙通过海绵才能通气鬼都不行,只有像AJ 2010上那两窟窿你对着它吹气背后就能感觉到气流的,才真的能透气。

包裹性出色-Air Jordan 2010实战测评图2

相对于鞋面出位的设计,球鞋的中底就显得保守了,这个鞋底,给人有一点像17又有一点13但却又什么都不是的感觉,这倒不是什么问题,也不管分块的人字纹有什么讲究,穿这鞋我只打了内场,抓地力没的说,耐磨感觉也还是可以的,尽管几场下来该磨的地方都磨了,但我打的场地地面不是木板而是类似羽毛球场地的那种,损耗更大一些吧。

AJ 2010是全掌Zoom Air再加上后跟一小块Zoom Air,也就是所谓的双层Zoom Air的配置,加上中底的碳纤维板,直逼18代。只可惜,你什么都看不到,只有双脚去感受。这次的Zoom Air更贴近外底而不是中底,不过后掌双层Zoom Air带来的缓震却是其他科技不可比来的。不过对于穿惯了ZK4 & 5这类特别强调场地感的球鞋的人来说,是需要一个过程来适应AJ 2010的,刚开始穿这双鞋打球,突破时体会不到习惯了的场地感,再加上Zoom更靠近外底,又觉得硬,我是打了三五场之后,才开始体验到球鞋无与伦比的性能。

最后扯两句,AJ 2010更加适合穿了去打球,平时穿的话,鞋头活脱像大头皮鞋,透明的两窟窿对袜子的要求又极高,那该死的鞋舌每个一分钟就会跑偏,鞋帮已经是内高外低的设计了,鞋舌居然也是内高外低的。另外鞋子的照片让朋友帮忙照的,也没仔细看,写的时候发现能用的就几张,鞋子又老早被我穿了打球,所以,文字较多,回头再打几场补图,了解下鞋子的损耗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