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洛迪兰

浅谈有意识转腰,无意识引拍,下意识击球

2019-07-18 10:52:05  阅读[131]
导读:之所以你水平再高,在专业人士眼里也是业余,之所以你卯足了力气也打不出专业运动员的击球质量,都是因为你的发力不过关、发力不协调。而发力机制的不同恰恰是专业和业余的本质区别。如果你说你打完球后腿疼、腰疼,甚至背部疼、肩部疼,那么恭喜你,因为起码你的发力机制已经在向专业靠拢。
先来说两个现象:
1,有些人虽然水平不错,打比赛的成绩也很好,但是在专业人士看来(尤其是在练球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出他没有受过系统训练;

2,有些人打球时使出吃奶的力气,咬着牙发力,但是速度,力量就是和专业运动员没法比。

针对这种情况,此前有不少人归纳总结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发力不协调。总结的对吗?当然是对的,但是太模糊,太不实用。因为毕竟绝大多数打乒乓球的朋友都不是专业出身,即便工作以后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接受专业训练(充其量也就是请教练来纠正一下动作),等到退休后倒是有时间了,但是也没这个体力和精力去接受专业训练。没有揭示业余和专业的本质区别。

那么业余和专业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个人认为:是发力机制上的不同。用我们常说的话就是:专业运动员发力更协调。就发力机制或说协调发力,力的传导这个问题,通过反复总结提炼,我们总算找到15个字来高度概括合理的乒乓球发力机制:有意识转腰,无意识引拍,下意识击球。

浅谈有意识转腰,无意识引拍,下意识击球
  
有意识转腰—见到来球的第一反应是转腰  
牢牢记住:见到来球的第一反应是转腰。有人会说:第一反应应该是先动脚。没错,但是这两者不冲突,或者你可以这么理解:见到来球第一反应就是动脚和转腰。这是一种习惯,一种意识,至于转腰幅度,方向,根据实际情况和战术意图而定。而实际上很多业余打球的朋友见到来球的第一反应不是转腰,动脚,第一反应是抡胳膊引拍。

无意识引拍—腰是主体,手臂是从体  
上面说了,很多业余打球的朋友见到来球的第一反应是抡胳膊引拍,而不是转腰。这是一个相当坏的习惯和意识,必须坚决克服。所以我提出这么一个说法:腰是主体,手臂是从体。就像机械装置中,有主动齿轮,也有从动齿轮一样。当然,我这指的是在培养习惯和意识阶段的做法,等到你真正养成了“有意识转腰,无意识引拍”的习惯和意识,引拍的幅度不断加大的同时,可以“有意识”地控制“引拍幅度”。

下意识击球—建立动作记忆和肌肉记忆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什么是“无意识”,什么是“下意识”。所谓“无意识”,是“有意识”的反义词,说白了,就是别管它,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反应和动作。而“下意识”,虽然也是“别管它”,但是它是你“前期”的记忆,习惯的一种爆发和体现。

不少人都说正手攻球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必须好好练习,但是就是没说到点子上。正手攻球的练习为什么重要?就是体现在我这说的“下意识击球”上。因为通过大量的正手攻球练习,你形成了牢固的动作记忆和肌肉记忆,在击球的瞬间你可以不假思索地按照自己已有的动作记忆击球。如果你在击球瞬间还在琢磨:我该怎么做才能更合理回击这个球?那么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你的正手攻球练习不过关。回过头去好好练习,大量练习你的正手攻球吧。

最终目的是要形成牢固的动作记忆,肌肉记忆,在击球瞬间“不假思索”,“下意识”的击球。否则,乒乓球速度这么快,那容得你在击球瞬间还在琢磨问题?当然,我这说的主要是正手,而反手击球动作同样道理,就不多说了。

总结
之所以你水平再高,在专业人士眼里也是业余,之所以你卯足了力气也打不出专业运动员的击球质量,都是因为你的发力不过关,发力不协调。而发力机制的不同恰恰是专业和业余的本质区别。如果你说你打完球后腿疼,腰疼,甚至背部疼,肩部疼,那么恭喜你,因为起码你的发力机制已经在向专业靠拢。只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素质等方方面面实际情况,注意控制发力大小,让发力更合理,更协调,别整出什么伤病来就不划算了。

如果你说你打完球球后腰腿肩背都不疼,就是胳膊疼,肘部疼,手腕疼,甚至搞出什么网球肘,那么,我提醒你:可能你的发力机制有问题了,也就是说你的击球纯粹是在靠抡胳膊击球,没有用上腰腿力量,即便转腰了,也是“假转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