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neaker中流传着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似乎低帮鞋就是用来休闲穿着的。当然有很多球星对低帮有偏爱,比如毕比,阿里纳斯等,也有很多低帮鞋款在与宿命顽强抗争并取得胜利,比如LBJ 3 Low,G-Zero Low等。但更多的低帮鞋还是在传承这个精神,今天我们要测评的Shox Spotlight Low应该算是这样一位“保守派”。
首先必须说,我在选择鞋款时,确实在Shox Spotlight的中帮和低帮之间犹豫了很久。因为最近几个月对于脚踝魔术贴的审美疲劳而最终选择了这款Low版,而且低帮版外形上的一些设计比如Swoosh只在内侧等,也更体现个性,更大气。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对于NIKE这个全新的Shox技术充满了好奇,那就让我们看看,到底Shox Spotlight Low能带给我们什么。
不卖关子,开门见山,咱们就来说说这个减震。据不可靠消息说,
NIKE有一个大计划,就是要把它所有的减震技术都想办法包到气垫里头去。要是真的,倒算有趣,可以期待一下,但现在先看看这个“打先锋”的Shox。单就减震的性能来说,它简直是完美的(再次提醒各位朋友,我本人很胖,大体重),无论是快跑或者后跟落地时,减震和缓冲助力的感觉,都是篮球鞋中的上乘之作,非常不错。与其配合的前掌Zoom也同样出色,与前面测评的Air Force More 180简直是天差地别。Shox Spotlight Low前掌的Zoom,不禁减震好,助力好,更为关键的是,它保证了这款鞋的舒适性,即便是很长少见的穿着也不会脚麻,也不会有过重的疲劳感,即便是走路,也可以明显感觉到Zoom所带来的反弹力量,舒适又省力。
但这个包在“气垫”里的Shox也有缺点,在穿上之前,我就有预见到,因为气囊的“皮”实在是太软了。传统的Shox底下都会有个硬质支撑盘托着,与中底承托形成楔子的形状,来完成机械力学减震的反弹助力过程。但Shox Spotlight Low的助力也不错,却没有给底下足够的支撑,一般的状况下还好。但如果是倾斜角度比较大的后跟着地,单靠几根Shox柱显然无法保护穿着者的脚踝,崴脚的隐患若隐若现忽隐忽现时隐时现。
说到这里可以解释一下,给这款鞋的题目了,“亦正亦邪”,其实就像说,不好不坏。这不是定义整双鞋,而是Shox Spotlight Low上有很多难分好坏的部分。首先就说刚提到的脚踝保护,减震系统的不稳定性,注定会伤害脚踝,却也保证了鞋子的舒适度和后跟减震的柔韧性及反弹助力性;Shox Spotlight Low的鞋面,尤其是鞋头,应用了多层次的物料组合,对耐久性是大有裨益,可后跟柔软的“气囊”,显然不会撑得太久;Shox Spotlight Low的鞋带系统设计很是“稀疏”,这样实在是有利于舒适性和缓解对跗面的束缚,却也让本来就“低人一等”的鞋帮,更加没有包裹感。后跟的承托部分为了强加支撑性,特别在外面加上了一款皮料,却也同时影响了跟腱部分的舒适,穿着初期会有硌着的感觉。从上面这鞋方面不难看出,如我在文章开始做陈述的一样,更大意义上,Shox Spotlight Low是一双追求在平时穿着的鞋款。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与球场脱节,除了稳定性的隐患实在让人担忧以外,其它方面包括,抓地性,扭转能力等都还不错。即便是稳定性上,NIKE也早有防备,特别在前掌外侧加上了弦外支撑块(标有Zoom字样的地方),以增强稳定性,聊胜于无嘛。所以,只要不玩得太猛烈或者出现意外,Shox Spotlight Low也可以在球场上小试身手。
最后要提醒一下,Shox Spotlight Low鞋舌上那个标签的材料实在不甚好,如果穿低帮的船袜会磨到小腿,可穿低帮鞋又不能穿船袜,也算是个遗憾。
适合场地:木板场地,橡胶场地
适合位置:后卫
关键技术:后掌改良Shox减震单元,前掌Air Zoom 减震单元
优点:出色的外形设计和抢眼的新科技,减震性能堪称一流,前掌启动助力和缓冲性同样出色,无与伦比的抓地性,满足高速型选手的所有需要,有良好的舒适感,勉强及格的扭转能力,少见地在低帮鞋上应用了弦外支撑,性价比较高。
缺点:稳定性不足,鞋子很重,鞋面材料易褶皱,小细节有瑕疵。
购买建议:这款鞋是我相当推荐的夏季单品,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尽管性能上有些不足,但如果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不到900的价格,可以拥有最新的Shox技术,又可以在众多场合和大多数时间内穿着,显然非常划算。而且即便是在篮球场上,它的性能也足以应付强度不大的比赛。Shox Spotlight Low绝对是一双可以伴你走过很长时间的好鞋,相信你也会爱上它。强烈建议买大半号,会更加适合日常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