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洛迪兰

[性能解码]耐克kd14(杜兰特14)深度测评

2022-03-15 15:34:05  阅读[1079]
导读:耐克kd14(杜兰特14),廉价的鞋面材质,并没有带来额外的负担。虽然在弯折时,鞋面会有明显的鼓起或者下陷,但在实战中,前掌鞋面都不会给你带来卡脚或者不贴合的感觉。中底采用全掌Zoom Stroble,搭配全掌Cushlon填充。整体表现比较综合,称不上极致,但足够适众。抓地方面,前掌区域,相对宽松的纹路处理,在启动时会给我一种抓地抓不牢,抓不实的感觉。
轻质
42.5码的KD14,重量在400克左右,和主打轻量卖点的AJ36,仅有20来克的重量差。一双锋线鞋能达到这个重量级别,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性能解码]耐克kd14深度测评图1

廉价但不廉价的鞋面
其实从KD7开始,我就看到了KD系列鞋面科技的升级:Hyperposite鞋面,Flyweave,Flyknit,以及四轴飞线等鞋面科技,都在KD系列出现过,而KD14貌似没在鞋面上做什么文章。

但如果细品的话,你会发现鞋面是有层次感的,有点LBJ17后跟Knitposite的意思。只是鼓起来的地方没那么硬,绒布周围有一些网格材质,鞋面的整体强度还算不错。

在上脚初体验时,它的贴合度是非常棒的,不会感觉前掌过空,或者有脚在鞋里打滑的情况,在鞋楦和鞋面用料这块,KD14还是有它的独到之处的。

补充一嘴,KD14的鞋楦,和过往的KD系列是有区别的。之前的KD球鞋,楦形都偏窄一些,这次KD14的楦形比较正常,和欧文7的楦形比较接近,选购尺码时,大家选常规尺码即可。

廉价的鞋面材质,并没有带来额外的负担。虽然在弯折时,鞋面会有明显的鼓起或者下陷,但在实战中,前掌鞋面都不会给你带来卡脚或者不贴合的感觉。

对比KD4,你会发现前掌弯折点这块,他们都做了不对称的切口设计。在切槽的配合下,鞋面并不会给双脚带来额外的异物感,这个设计细节还是值得点赞的。

虽然鞋面的科技感很弱,但合理的设计处理,给球鞋的运动表现带来了更好的适应效果。同时较肥的鞋身,也给我这样的高脚背用户更多的系带调整空间。

在穿脱过程中,鞋带能调整到一个合理的宽度,让这条魔术贴不会给我带来过多的压迫感受,但缺点是微短了一些。如果它的长度跟KD4一样,能贴到后跟,粘贴面积更大的话,它的表现应该能更稳定一些。

[性能解码]耐克kd14深度测评图2

中底配置
KD14使用了全掌Zoom Stroble,搭配全掌Cushlon填充。相比KD12和13的配置,账面上会给人一种减配的感觉。我个人的感觉是,不算增也不算减。

主要原因是因为Cushlon与Zoom Stroble的适配效果,是非常出色的,不夸张地说,它的组合体验效果,甚至要优于KD12。

我在KD12实战测评里有提到过,磨合一段时间后,你能明显感觉到中间的气垫是鼓起来的,形成一个梯形的形态,而两侧的Phylon材质偏硬,导致你在踩踏时能明确感觉到,哪里是气垫,哪里是PHYLON,脚底的软硬感是非常明晰的。

而在KD14身上,本身就偏软的Cushlon泡棉,即使过了磨合期,你也不会踩出那种,气垫是气垫,泡棉是泡棉的感觉,脚在向内侧施压的时候,不会出现明显的断层感,整体Cushlon的软,和Zoom的弹之间,达到了一个相对适配的效果,如果是以静态脚感来比高低的话,KD14是不输KD13和KD12的。

中底体验的加分,以及适配性上的惊喜,是我认为KD14这套配置不算减配的理由,但从账面上看,它确实少了块气垫,所以说增配,确实也不合适。

就中底的响应性来说,启动感受,称不上特别极致,稍稍有些拖沓。不过后掌的缓震极限,比市面上的多数球鞋都要高,可能市面上比KD14后跟缓震更好的球鞋,就是驭帅䨻系列,勒布朗正代,以及匹克大三角这类球鞋了。

整体的中底表现比较综合,称不上极致,但足够适众。外侧区域,有做一条轻微上翻的tpu加固,起到一定的侧向支撑效果。至于这个区域的“附加性能”,节目的后面,我会着重聊到。

[性能解码]耐克kd14深度测评图3

整体结构设计
外底方面,KD14的外底比常规篮球鞋要宽大不少,和阿迪这几年爱做的加宽外底类似。这样的外底造型能提升球鞋的稳定性,毕竟外底触地面积越大,脚在落地时的踏实感就越强,对于偏内线打法,或者注重安全性的朋友来说,这样宽大的外底体验确实不错。

但这样的操作也会带来一些弊端,比如同为加宽外底的罗斯11,在灵活性方面的表现,其实是有一定限制的,特别是横向移动这一块,因为外侧过于宽厚,导致侧向蹬地,以及类似欧文打法的脚步动作,都会产生一定的阻力。我原本以为,KD14也会是这样的表现,但是……

最令我惊讶的一点,就是这里,KD14在一个宽大的外底结构下,实战时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移动限制。无论是防守时的横移,还是在进攻时做变向等动作,KD14都能带来那种很顺畅的体验。

仔细研究KD14的鞋身后,我发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设计细节:那就是中底tpu下面,这一道切槽设计。

横向对比罗斯11,虽然都是TPU加固,但罗斯11没有做任何的内收切槽处理,更多是做到一个“加固承墙”的锁定效果。而KD14身上,TPU下面做了凹陷内收的处理后,侧向蹬地时,TPU下方会出现一定的形变,手指放这儿的话,是会直接被咬住的。

这样的形变操作,会让整个脚面处于一种偏外翻的感觉,让外侧多了一些移动空间。但是这个移动范围,仅限于中底和鞋面,整个外底,是不参与上面的形变移动的。也就是说,外底加宽处理,确实保障了鞋底与地面的交互,保持一个稳的状态。

但是你的中底和鞋面,整个上半段,却在保持一个相对灵活的移动表现。就像我在赤足的时候,脚底可以在保持触地的同时,你的踝骨和脚背区域,是有一定的移动空间的。

而TPU下方的镂空处理,恰巧提供了这样的移动空间,提升了踝部灵活性的表现。我个人是非常欣赏这样的设计处理的,它跟阿迪天足的一些概念比较相似。让你在打球的时候,脚能保持一种赤足的状态,而不是被牢笼禁锢的感觉。

除了tpu下面的内收处理,KD14身上还有一项隐性优势,提升了球鞋整体的适应性,那就是全掌外露式的Cushlon科技。

[性能解码]耐克kd14深度测评图4

相比Phylon,Cushlon要更软一些,踩踏后跟时,受力区域会出现明显的形变,给球鞋的赤足感做了加分处理。有一点Kobe 360的意思,让鞋去配合你的脚,而不是你的脚去配合你的鞋。

当然,如果你的脚踝力量相对偏弱的话,我个人更建议你穿着外侧支撑更好的球鞋实战,比如KD12,KT6,罗斯11等等。他们能在必要的时候给你一个硬性的反馈,避免你的脚出现外翻的情况。是追求灵活,还是追求保护,这就得按大家的需求来取舍了。

我个人是更青睐KD14这种相对灵活,又不像欧文5那样极致灵动的感受。通过设计师的一些细节处理,让KD14的分寸感,拿捏的非常到位。

[性能解码]耐克kd14深度测评图5

耐磨和抓地
内场外场都打过几轮的KD14,在配备xdr的情况下,耐磨表现还是不错的,磨损痕迹不算明显,但周边频繁形变的cushlon泡棉有明显的起毛现象,可能鞋底还好好的,外侧cushlon就先退役了,这点大家需要注意。

抓地方面,前掌区域,相对宽松的纹路处理,在启动时会给我一种抓地抓不牢,抓不实的感觉。在一些条件一般的场地实战,前掌会有轻微的打滑情况。

总结来看,KD14的受众人群是很广的,后卫,前锋,内线选手都有尝试它的理由,而它的定位也恰好卡在欧文系列跟詹姆斯系列的中间,有着更全面的性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