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路面测试
首次跑步选择了一条状况复杂的路线,覆盖水泥路,石子路,柏油路和橡胶路,测试里程为10KM,虽说鞋子给我第一感觉是鞋底偏硬,通过一定的踩踏之后,跑起来还真不是那回事。开始1公里按照5分左右配速,很快就适应了鞋子,弹性卓越,后跟离地瞬间能给人一种力量的反馈,对于习惯后掌着地的我来说恰到好处,感觉每一步很踏实有力。忍不住加速起来,鞋子也能很好地发挥力量,在水泥路上抓地还不错,没有出现因速度而打滑的现象,但是在石板路上,有水情况下还是慎重为妙。对于石子路,由于鞋子从大底往上至中底是向外延伸了一部分的,这就导致鞋子与地面接触面积减小,加上鞋底并没有防扭转系统,在石子路上,感觉鞋子容易向外滑动,只能降低速度,防止脚歪伤。在柏油路面的抓地力更为强劲,步步干脆。并无较我曾测试的亚瑟士同级缓震跑鞋出现小腿酸痛发麻的情况,看来缓震方面调教的还不错。前面6公里整体感觉不错,发现的一个缺点就是,透气性还不够,跑步当时气温在14度左右,跑到后面发现脚底有些发烫,不知是否与我的厚棉袜有关。
最后4公里是在校园塑胶跑道进行的,整个测试过程中,橡胶跑道抓地更胜一筹,水泥路也可应付。几公里后弹性也较好的发挥出来了,跑完后,放松过程中仍能感觉到鞋子的缓震感觉,只是前掌不明显,支撑包裹也还不错。
变速测试
我选择在塑胶跑道上进行变速测试,测试里程10KM,期初,我以4分半左右配速进行了3KM速度跑,在这个过程中,鞋子依旧表现出平稳的性能。Dual Fusion的大底与塑胶跑道的弹性相得益彰,没有出现膝盖疼的情况,内测的飞线结合网孔提供的足弓支撑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前掌走路时感觉偏硬,但是跑起来其实感觉没有那么明显。当后跟着地后,瞬间的反弹力容不得前掌在地面有过多的逗留,顺势而起,整个过程挺顺畅。在平整的橡胶跑道上后跟强有力的包裹支撑,并没有出现应为大底面积小而出现的崴脚现象,鞋底小也有小的好处,足部接触地面面积越小,压强越大,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越明显。中间5KM我变换脚掌的着地方法,当换做前掌着地时,跑步速度也跟着变快了,但是前掌几乎感受不到弹性,因此坚持不久后就变换成全掌着地了,这鞋的前后掌坡差10MM左右,所以全掌和后跟着地均可,全掌跑步过程中,弹性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跑起来感觉没有后跟着地酸爽。最后几公里,我采用HIIT(强度间歇性训练)跑法,加速和减速很顺畅,中间休息是鞋感也不错,像踩在一个蹦蹦球上。
正所谓“日久见人心”,距离长了才知道鞋子适不适合你。在整个半马测试下来,还是适合我的。起初预计5分配速完成,但是跑着跑着就快了。在整个过程中,主要发现了以下2个问题:
1.跑到10KM后,感觉脚底很有些烫,脚步周围有些闷热,主要是EVA鞋垫偏硬,容易与脚底局部摩擦,而且散热较慢。回去研究了鞋内部发现,除了几层透气网孔外,鞋子内部为了提升舒适感,还有一层夹杂海绵状柔软布料,包括鞋舌部分,这也就直接导致,鞋腔内部热量难以散出。
2.在后半程,随着腿部力量的削弱,鞋跟处的弹性也有一定程度衰减,那时感觉就像穿着“回力”,同时脚步的闷热让整个过程有些不愉快,可能我习惯亚瑟士的鞋垫与缓震方式吧,但是这也是情理之中的,毕竟不在一个价格区间上。
性能评分
抓地力/8分:前掌厚而密的橡胶,附以独特排列,抓地优秀。
透气性/6分:网孔太过于密集,厚度较大,并且内部海绵层以及鞋身不利于透气。
耐久性/7分:鞋身人造革和热压工艺,结合耐磨大底,颜色耐脏,经久耐用。
缓震性/6分:中底和飞线技术,对脚掌和足弓处提供较好缓震,但前掌和鞋垫偏弱。
支撑性/7分:后跟TPU以及全包裹内衬, 支撑优秀,同时斜侧飞线也提供不错支撑。
回弹力/9分:双密度中底,弹性还是不错的,衰减现象在可接受范围内。
总结
我发现相对前掌,后掌底部橡胶很薄,经过长达50KM测试之后,发现鞋底部分还是有较大磨损的,而且沟壑较平。此外,在后跟处发现上面有很多小毛球,可能是棉袜上摩擦留下的,而且很难弄下,挺影响美观的。鞋带偏短,而且很容易变形拧细,打结的话很不好解开。鞋头较厚,推荐给那些平时跑步指头淤血的跑友,同时,良好的后跟弹性建议后掌着地的跑友选择。
总的来说,这双鞋作为入门级跑鞋,性能均衡,还是挺值得推荐的,毕竟我们不能拿那些顶级慢跑鞋的眼光来衡量它。最后以图表形式简单总结下,满分10分,通过综合性评价,此款跑鞋最后整体得分7.2分,整体性能中规中矩,最明显缺点是散热性。
改良建议:改良脚跟处内衬布料,鞋垫和鞋带,此外后跟处橡胶大底要是更厚点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