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洛迪兰

[测评报告]耐克Structure 20值得入手么

2020-02-15 13:39:15  阅读[375]
导读:耐克Structure 20,鞋面支撑依靠着新设计的Dynamic Fit动态贴合技术,这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对Flywire动态飞线的重新排列。在中底缓冲上主要选用了三种材料,一是Phylon泡沫,二是Cushlon泡沫以及前掌的Air Zoom气垫。整个中底的偏硬情况在日常通勤下较为明显,不过切换到跑步场景下尤其是10公里左右的距离,这种脚感并没有那么不可接受。
外形:8/10分
永远都不要怀疑Nike在跑鞋设计上的能力,Structure 19上的内侧支撑条犹如一块疤痕让听者流泪闻着伤心。且不论它在功能上的具体作用有多大,单凭这点设计Nike就不会让它活过自然的生命周期。

所以在对Structure 20进行原型设计的时候,Nike第一时间去除了原本用于支撑考量的支撑条设计。转而使用了目前大多数跑鞋所共用的解决方案,通过使用密度更大的泡沫材料来代替原本的支撑条。

更新之后的Structure 20在外形上要顺眼了许多,加上颜色相称的鞋面设计,Structure 20能够非常轻松的吸引一些颜值党的眼光。

Nike Air Zoom Structure 20测评,回归到稳定型跑鞋最原始设计图1

支撑:6.5/10分
Structure 20的鞋面支撑依靠着新设计的Dynamic Fit动态贴合技术,这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对Flywire动态飞线的重新排列。过去按序排列在鞋面两侧的Flywire飞线在Structure 20上被缩减至左右各两列。

虽然Dynamic Fit的名词解释听起来很厉害,但是这并不能弥补Structure 20前掌鞋面支撑不足的问题,路跑时前掌鞋面不能提供很好的包裹感,所以双脚在鞋仓内部有点过度轻松了。

倒是鞋口位置设置的每列4条的合计16条的Flywire飞线很好地完成了足弓包裹的使命,稍稍拉紧鞋带就能感受到飞线对双脚两侧压力。这种设计对足弓和鞋口的固定性起到了很好地作用。

Nike Air Zoom Structure 20测评,回归到稳定型跑鞋最原始设计图2

不过这次在鞋面支撑上顾此失彼Structure 20在下一代可以考虑增加鞋面上的Flywire飞线设计。

Structure 20的鞋面支撑算是有优有劣,而在设计上就是以支撑稳定为原则的中底表现又如何呢?

为了增加Structure 20的稳定性,在设计上Nike为它增加了前脚掌的鞋楦宽度,落地面积的增加算是提高稳定性的方法之一吧。而在后跟内侧所使用的Dynamic Support动态支撑技术则是为了那些有着轻微或者严重内旋的用户定做的设计。

实际体验如何?加宽后的前掌鞋楦确实带来了不错的落地脚感,落地后前脚掌能够感觉到比较充实的感觉。当然鞋楦加宽只是带来着这种感觉的一部分原因,更为重要的是Structure 20在前脚掌加入了Air Zoom气垫,增加了落地的脚感。

而后跟足弓内侧的Dynamic Support动态支撑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一块比中底密度更大的泡沫材料,形状上也被切割成块状的设计。

Nike Air Zoom Structure 20测评,回归到稳定型跑鞋最原始设计图3

我在路跑中测试Structure 20在10公里和25公里两种情况的下的后侧支撑表现,短距离下Structure 20支撑表现良好,Dynamic Support所提供的能量足够对抗内旋状态下脚跟的转动,能够起到所谓负负得正的作用。

在20公里以上的路跑中,随着体力和脚部力量的衰弱,Structure 20并不能照顾到足弓位置的支撑需要。当然这与Structure 20在内侧中底上的设计有关系,支撑往往过多的集中于脚跟,而忽略的足弓位置的需要。长距离下支撑表现并没有达到应该更好的标准。

所以如果要为Structure 20选定一个合适的路跑范围,在充分发挥它的支撑表现的前提下,它所适合的范围在5-20公里之间。

缓冲:6/10分
Structure 20在中底缓冲上主要选用了三种材料,一是Phylon泡沫,二是Cushlon泡沫以及前掌的Air Zoom气垫。这三种材料也是目前Nike旗下Run Fast矩阵中最为常用的组合,不过在Structure 20三种组合上的并没有带来较为舒适的缓冲体验。

不舒适体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中底的脚感偏硬,为了满足支撑和稳定的需要,Structure 20不得不在柔软脚感与更好稳定之间做出倾向于后者的选择。所以上脚之后你会明显地感觉到『这块中底好像有点硬』。

而前掌内置的Air Zoom气垫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脚感的问题,因为Structure 20的气垫设计和Run Fast矩阵下的其他跑鞋似乎有点不同。比如Pegasus 33的前后掌Air Zoom气垫上脚之后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而这双Structure 20基本上没有感觉。

Nike Air Zoom Structure 20测评,回归到稳定型跑鞋最原始设计图4

同样是10公里和25公里的路跑测试,前者距离下Structure 20的中底基本上保持了高效的表现,缓冲表现不错,跑起来也相当舒服。

随着距离的增加,Structure 20在长距离下缓冲效果有一定的减弱,当然也是大部分的跑鞋的共性,但是由于Structure 20的中底本身是偏硬的,所以在缓冲减弱之后中底会变的更硬,导致脚感变的不舒服。

不过偏硬的中底也有一点优点,Structure 20在整个路跑过程中中底几乎没有出现泄力的情况。所以对于那些有较强控制力的跑者而言,Structure 20在长距离下会是一双不错的助力跑鞋。

实着:6.5/10分
增宽了前掌鞋楦之后的Structure 20在实着上确实要比之前的Structure系列好很多,而且大底上的引导凹槽设计给落地的过渡体验提高了不少,当然这和Structure 20在足弓上没有使用额外的支撑片有一定关系。

整个中底的偏硬情况在日常通勤下较为明显,不过切换到跑步场景下尤其是10公里左右的距离,这种脚感并没有那么不可接受。

倒是Structure 20的鞋面在路跑时会存在一个问题是,如果因为前掌鞋面太过松弛而选择拉紧鞋带来保证包裹和支撑,会增加鞋面对双脚的压力,导致路跑1公里之后双脚就开始出现发麻的情况。如果放松鞋带又会导致双脚在鞋面上找不到施力点,从而无所适从。

Nike Air Zoom Structure 20测评,回归到稳定型跑鞋最原始设计图5

耐久:6.5/10分
Structure 20的大底与Pegasus 33有很大的相似之处,BRS 1000耐磨橡胶的耐久表现可能没有那么特别理想。在日常通勤以及10公里和25公里的路跑之后,Structure 20前掌的华夫块花纹已经被磨平,后跟外侧也出现了明显的磨损。

看完以上的文字你可能觉得Structure 20的耐久性能只能算是一般了吧。不过性能不够材料来凑,Structure 20的大底耐磨橡胶厚度足够,所以即使是在35公里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磨损,但是整体而言,Structure 20还是可以持续使用较长的一段时间。

我们将Structure 20的使用寿命定位在5-6场全程马拉松,或者550公里总量路跑中。

Nike Air Zoom Structure 20测评,回归到稳定型跑鞋最原始设计图6

防滑:5.5/10分
防滑性能与大底的花纹持久性有很大的关系,虽然Structure 20的大底足够使用更长的时间,但是防滑性能却并非如此。35公里的路跑和一些日常的通勤距离就已经将前掌的部分华夫块磨平,可以想象更长距离下这些突出的华夫块的命运会是如何。

当这些华夫块逐渐被磨平之后,其所承担的防滑作用也就随之消失了。目前来看,Structure 20的防滑还算不错,在正常或者潮湿的柏油马路抓地力并没有让人失望。只是长时间的路跑之后,Structure 20的防滑会有显而易见的下降。

总结
我们是否真的需要一双稳定型的跑鞋,对于那些有着严重内旋的童鞋,似乎真的有点必要。这也是各个品牌一直以来没有放弃这一产品线的原因,但稳定型的跑鞋对于保护双脚真的有作用么?这可能需要十分正规的研究才能得出答案。

如此,我们还有选择这双跑鞋的需要么?当然有,如果你仍然需要一双落地更稳定并且能够在脚跟给予一定支撑的跑鞋,这双Structure 20是一个不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