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的把控,主要是指对对方节奏精准的判断,掌握。不要被对方的节奏控制和扰乱。要么跟,要么扣,要么压,都可以。节奏的变化,主要是指当对方熟悉把握了自己的节奏之后,要随机应变,不能总是一个节奏。要多变化,让对手无所适从。失去节奏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精力要集中,要用最短的时间重新找回节奏。
一般情况下,连续赢球的时候,大多是进入了自己的节奏。相反连续输球的时候就是己方被对手的节奏所控制,双打所谓的配合,有技术上的互补,位置上的合理分配与跑动,战术思想上的统一这三点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就是与搭档之间彼此的节奏感要契合,出球速度上的,线路落点上的,攻防切换上的等等,所谓心有灵犀也。惟此,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默契搭档。
球拍的节奏:不同的球拍,出球的时候其实也是会有不同的节奏。比如头轻杆硬的拍子,主要打的是速度,灵活,控制,网前,所以出求要快,要多变,要以速度和落点见长;相反,头重的拍子,一般挥速比较慢,如果你一定要快速挥拍,伤害的只是你的身体,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拍拍球实实在在,一拍是一拍的给对方造成压力,球到位最关键,速度上就未必太过于追求了。
你掌握了拍子的这种节奏,其实也就是有些人所说的拍性,拍子在你手中就会得心应手,有助于你技术的良好发挥。相反,你没有掌握一个拍子的节奏,它就会时不时的扰乱你的技术。当你技术成熟稳定之后,拍子和一个人总有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不是它去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它,寻找它的节奏。
线的磅数,也就是线床的软硬,中杆的粗细与弹性,包括手柄的粗细乃至手胶,不同的球拍都有不同的出球特性,这种特性其实就是球拍的节奏,个体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一般规矩,小拍面球拍甜区偏上,出球速度要快,挥拍动作最好小一些。多借助身体末端发力;大拍面球拍则正好相反,甜区一般偏下,下压球的时候要吃住甜区。虽然挥速可能不如小拍面球拍,但线床弹性好,出球稳定性高,力量重。用这种拍子,击球动作最好做完整,多借助腰腹力量。前者比后者更需要小臂的爆发力和手腕的握力,后者则更多需要身体绝对力量。
说到底,羽毛球的节奏,主要就是指自己身体相对于对手出球的一种韵律,或者说律动。包括上半身手法上的,更强调下半身步伐上的。此外,还有就是技术本身之外的场面上的各个环节和心理心态上的控制与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