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抱水主要基于流体力学和人体运动学的原理。
1.流体力学原理
(1)增大水阻:蛙泳划手时,手臂在水中向外展开,形成一个圆形的推水范围。当手臂向前伸展的过程中,手掌朝外以大致垂直的姿势推动水流,这样的手势可以增大水阻,进而增加推力效果。
(2)抓取效果:手掌在向外划过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拱形的手势。这样的手势使得水流在手掌反向切割,产生一个类似抓取的效果,挤取更多的水分,从而加大推力。
2.人体运动学原理
(1)高肘抱水:蛙泳中,高肘抱水是非常有用的技巧。划水时肘处于高位,可以更好地利用手臂和前肢的对水推力,驱动身体前进。高肘姿势下,双臂划水更快,前进路线也更笔直。
(2)内划动作:内划是蛙泳抱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手臂逐渐弯曲,掌心由外向内旋转,手指指向下方。此时,手带动小臂加速内划,形成一个强大的抱水力量。
(3)身体平衡:蛙泳抱水过程中,身体需要保持平衡。通过手臂的抱水动作,可以帮助泳者将身体前推,保持身体均衡,并避免因上半身前倾而减慢速度。
3.实际应用
(1)起始姿势:两臂保持紧张,自然伸直与水面平行,身体成一直线。
(2)抓水阶段:手臂前伸,肩关节略内旋,两手掌心转向斜下方,稍勾手腕,两手分开向斜下方压水。
(3)划水阶段:两臂分成40-45度角,手腕开始弯曲,逐渐积极地做向侧,下,后方屈臂划水。
(4)收手阶段:将手臂向里,向上收到头前下方,这时臂与肘几乎同时做动作,收手时不应降低划水速度,而是以更快速度来积极完成。
(5)伸臂阶段:掌心由朝上逐渐转向下力,同时向前伸出,准备进入下一个划水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