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 Jordan XIX正式发售版的缚带,内外表面都是完全平滑的(如果用磁块,需要嵌入缚带内,就难免导致其表面不平)。你可以借助它非常轻松地勒紧或揭开Tech Flex鞋盖。照理说,缚带上搭载的维可牢尼龙搭扣(粗糙,带小钩的那一面)很麻烦,因为每次要扣上它时都要先穿过固定于鞋正后的弹性圈。更糟糕的是,粘扣边缘那些探出头的小钩,锋利得就象餐刀上的锯齿,让人感到不安。当第二次穿着XIX时,我已经不太在意那些小钩,但那个弹性圈已被蹂躏成重度残疾。我估计只要拿缚带用力快速地锯几下,弹性圈铁定就承受不住要断掉了。我并非在试图表达XIX是如何地不适合穿着,相反的,如果我们不去理那个该死的弹性圈,直接把粘扣扣好,这样做不仅少了外表受损的困扰,还能使鞋盖不受限制的灵活滑动,带来优异的舒适感的同时,也不会再让你在打球时感觉被什么东西所束缚。 虽然有些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嫌疑,但我是有责任说明:Air Jordan XIX的缚带也并非一无是处。最明显的益处就是它合理地掌控了鞋盖的活动范围,而且大大改善了后掌的舒适性和支撑性。虽然不扣缚带时,我也只是稍稍的感到脚跟在鞋里有微动。但扣紧缚带后的支撑感和包裹感绝对令你与之难舍难分。
脚在鞋内有滑动,并不是只在脚跟存在的问题。头两次穿着时,我都感觉到,整个脚有前后向的滑动,老实说这感受当时让我扼腕不已。正当我要对Air Jordan XIX的总体性能表现彻底失望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因为反复的穿着,鞋内里的泡沫垫料被压薄,形成了更适应穿着者脚形的形态,自此以后,XIX所带来的贴合与舒适,绝对符合我心目中
Air Jordan系列应当具备的水准。在我第四次穿着时,鞋整体的包裹感已经相当强烈,但如果你不绷紧鞋盖你就永远也不会享受到。
针对舒适性方面,Air Jordan XIX所配备的“快速鞋带系统”。此系统中不仅有超细鞋带而且还包括一个“快速套索扣”。这个套索扣原意是要简化XIX系鞋带的过程,不过,我感觉它在打球时经常会被挣松。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试着不用这个快速扣,而改为使用传统的系法,结果是,真的很痛苦(真的痛),因为鞋带实在太细了。快速套索扣是个很有意思的创意,在一款名为Svalomon XA Series慢跑鞋中,应用的确实很成功。不过这次在XIX中的应用就显得不是那么有成效,至少就我个人来讲,以后再穿XIX时我是要改用传统系鞋带方法的。最后的最后,不同于鞋面其它部分所采用的全纹皮革,XIX的鞋头处是采用的漆皮包面。漆皮带来的不仅是夺目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不可拉伸的特质,所以其可以防止你在强行突破时前脚在鞋内发生侧滑,这就明显提高了鞋的保护指数。但它也不是完美无暇,因为脚形宽的人可能会感觉前掌狭窄。更因为这种材料的不可拉伸性,即便你多次穿着,它也不会为你做任何改变(好象我的女朋友)。所以啊,如果你的脚形很宽,而又打算购买Air Jordan XIX的话,奉劝你在试鞋时一定要留心这一点,不然你终将为其烦扰不休(呵呵,还是好象选女朋友一样)。 这是一张右鞋跟部视角的照片。这之中值得我们悉心品味的不止是Air Jordan XIX跟内侧的突出支撑块,还有刺绣在后缚带上的手写体文字,它应用的是与鞋盖织物相同的材料,这只右鞋上是“nineteen”(19),而另一只左鞋是“Jordan”(乔丹)。
接下来要说说中底夹层了,Air Jordan XIX的中底夹层设计是秉承AJ系列一些惯用的基本配置——全长Zoom Air单元附加后跟压缩Zoom Air单元,再将两者包裹在轻质并且有弹性的Phylon材料中——但还是有一点重大的创新:鞋垫。XIX没有续用Air Jordan XVIII中的Jordan Carbon Comfort控制底盘鞋垫,而是使用了Nike最新的three-layer high-performanc三层超能鞋垫(同样的鞋垫也应用于迄今性能表现最接近完美的鞋款,Nike Shox VC III)。这种致密且富有弹性的新型鞋垫带来的,就是脚跟处非比寻常的穿着感受。不过呢,在最初穿着时,我感觉XIX的缓震物有些过软。我仍清晰地记得,在我第一次穿着期间,我的脚趾有微微麻木的感觉,我确信这种后果的诱因是,柔软的鞋垫湮没了我脚底所有的凹凸。而后,随着你穿着次数的增加,减震物也开始逐渐改善,以适应你的个人情况。当我第四次穿着XIX时我已经非常满意它的减震保护和缓冲感觉了。同样的问题可能也会在中夹层出现,尤其是对偏胖的人来说,即使中夹层和鞋垫内橡胶材料的密度已经被适量压缩,而柔软的感觉仍旧是挥之不去。如果用你体重除以身高的得数远大于标准差,或者你更偏好脚下有那种让人塌实的稳固感觉,那么Air Jordan XIX可能不会成为你的选择。
Air Jordan XIX柔软的中夹层本来还有可能会影响到鞋的稳定性,但XIX的设计者们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其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就是大底的前掌外侧和后跟内侧那两个突出支撑块。本来,按照它们的体积形状和所处的位置,人们会依此料定在启动,转身或落地时它们就会狠狠硌你的脚了,实际不然。因为它们是被设计用颇具柔韧性的材料制作。对于惯常做法中,为了提供更多支撑保护或增强整体的稳定性而采用比较坚硬的材料作为支撑块的方式,XIX的处理确实不能算是循规蹈矩。但如果从一双鞋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坚硬的材料不仅破坏了鞋子自身弯曲扭转等形变的自然顺畅,而且更会不经意地硌到穿着者的脚,我想这是连鞋子自己也不愿看的到的事。
Nike的科研人员发现,支架结构不一定非要选用坚固材料制造才能提供给人体全面的支撑保护。追求“样样精通”的结果往往就是“样样稀松”,与其如此,不如改为“术业专攻”。而针对足侧的支撑保护来说,能够在冲击下提供足够的缓冲性阻力,才是对人体最有实效的支撑。当脚的倾斜已经到达极限的时候,如果感应到足侧有了一股这样的阻力,人的大脑就会在危险发生前及时地命令身体做出反射性的保护反映。这种理念下设计出的Air Jordan XIX支撑块具备类似猫胡须的官能判断力(同样的理念也应用在Nike Air Zoom Flight 2K3和Air Zoom Huarache 2K4两款鞋中)——胡须在猫的体前,起一种近乎预警系统的官能。XIX支撑块的出色实效可以说是令人瞠目结舌,我也非常希望Nike以后能多多实践这种理念。不过,我认为跟部的支撑块并不十分必要,因为几场球下来,我感觉它的装饰性远大过他的实际功效。
现在把Air Jordan XIX的鞋盖翻开来让大家看个仔细,这个也是你系鞋带之前必须要做的。我们可以看到,超细的鞋带上配一个“快速套索扣”,显然其目的是要简化XIX系鞋带的过程。不过,我发现它在打球时经常会被挣松掉,所以再上场时,我就干脆自己手动打个蝴蝶扣。 碳纤维鞋心垫片,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它长期致力于加强鞋子稳定性的工作,使得其自身的制作工艺足堪完美之名。它不仅可以保证足底拥有优秀的支撑保护,还能完全消除中掌处的异常弯曲。更因为它被安置在足弓下方,就可以籍由卸掉落地时的冲击力,帮助增加鞋整体的保护性能(至少在中底夹层被稍微压缩后可以——请浏览上文中有关脚趾麻木感叙述的那段作为参考)。
Air Jordan XIX的鞋帮设计也是能够加强稳定性的,纵观Air Jordan系列的历史,如此之高的鞋帮还是第一次出现。与鞋头的漆皮包面一样,即使是在最激烈的身体对抗下,鞋帮也不会让你的脚跟离开它的保护范围半步。如是而而,再与后跟内靴,缚带,坚固的鞋心垫片和支撑块等诸多强者携手合作,打造出一款让人足下无忧的极品鞋款,教我脚踏Air Jordan XIX上球场时怎能不趾高气昂,昂首挺胸,胸有成竹。
最后,整篇测评只剩一个必需谈及的问题,就是外底。Air Jordan XIX拥有一副值得炫耀的独一无二的魅力十足的外底。外底设计中大面积的花纹是由人字纹改良而成的图案,而且这种图案在平面视角上与Tech Flex鞋盖的编织纹路很相似。外底的边缘是用一种光滑,半透明的粘性橡胶围成的无穷大符号[∞]。粘粘的橡胶还侵蚀到突出支撑块下面,留下“19”道“足迹”,这也可谓是一个妙趣巧心思。我们还可以在外底上看到一道纵向的凹槽,我个人感觉它的存在加强了整个外底的自然协调。各位看官可不要因为上面一堆天花乱坠的边幅点缀,而忘记了什么才是外底的天职。前排的那位仁兄讲的对,正是抓地牵引力(请礼仪小姐送上纪念品)。Air Jordan XIX不可能让各位失望,它无与伦比的卓越牵引性能,从始至终,如影随形。请特别注意我对牵引性能的描述,不是一般,不是良好,更不是一般良好,而是:无与伦比的卓越。Air Jordan XIX的Tech Flex鞋盖可不同于一般的机械织物。因为它不仅是由强韧的材料构成,更是采用三线一股的精密编制,甚至如名所示,它还可被折曲。鞋盖的外观很另类,而且周身散发着一股蛇灵之气。
说了这么多,是时候做个总结了。虽然再没有任何鞋款能伴随他在空中曼妙飞翔,但XIX的表现仍无愧于Jordan的名号。性能与外表并重,集时尚与品位于一身,追求创新的同时不辱神之战靴的尊严,身负传承Air Jordan使命的重压也能不落窠臼,Air Jordan XIX综合表现必会令所有人爱不释手。令人难忘的舒适感受,出色的缓冲保护(虽然有些大块头可能觉得减震物太软)以及同样卓越的牵引性能。一开始包裹感只是泛泛,却在数次穿着后有惊人的改善。Air Jordan XIX的脚踝支撑保护能做得如此优秀,在轻量级球鞋中可谓凤毛麟角。中掌的保护不足可能是它性能方面唯一的缺憾。如果还有什么会让你感到烦恼的话,那应该就是超细的鞋带和鞋正后面被粘扣不断摧残的固定用弹性环(我已经换了一副普通鞋带,并且不去理那个弹性环)。最后的也是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XIX的价格。姑且不论市场抄做,单就1480RMB这个官方售价,已足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了,对于一双鞋来说,它确实太昂贵了。当今的市场中,人们看重的是哪一双鞋的性价比更高,我并不认为Air Jordan XIX在这方面能够名列前茅。但话要说回来,有谁选择Air Jordan是完全纯粹地出于性价比方面的理性思考呢,我们更强烈的想法是对神之足迹的追溯与景仰。如果你也抱有这样的心情,那么就寻找到Air Jordan XIX,从它身上再次领略MJ那无尽的战意和不灭的灵魂吧。
适合场地:水泥地,室内场地
适合位置:后卫/前锋,体重较轻的中锋
关键技术:全长Zoom Air+后跟附加压缩Zoom Air单元,碳纤维鞋心垫片,Tech Flex工艺编制鞋盖,快速鞋带系统。
优点:令人难以忘怀的舒适感,经过几次穿着后,强烈的包裹感就能涌现,极其敏感的缓冲反弹,优秀的脚踝保护,出色的稳定性,自然贴和的穿着感受,几乎觉察不出的重量,无与伦比的卓越牵引性能。
缺点:启动时会感觉鞋给脚过多的移动空间(脚跟会前后左右的移动),中掌缺乏支撑,一些人可能会觉得减震系统太柔软,麻烦的缚带,脚形宽的人会感觉前掌狭窄,挤脚,后跟的维可牢尼龙搭扣(粘扣)结扣需要穿过的弹性圈会限制鞋盖的灵活,价格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