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耐克Zoom Kobe VI,模仿蛇皮纹理的独特聚氨酯“凸点”大小不一,布满整个鞋面,以防止表面磨损,同时可精确地提高特定部位的耐磨性。球鞋外底前部刻有“Venomenon”。为确保最佳抓地力,Nike Zoom Kobe VI采用硬质橡胶外底,灵感来自黑曼巴的改良型鞋底花纹。部分中国版鞋款中还采用了XDR(超耐磨橡胶),针对室外篮球场的粗糙地面提供持久耐磨力。
包裹性:5分
这是一双
篮球鞋。——这是穿上这双鞋勒紧鞋带之后的第一感觉。在此之前,不得不承认一向对Low cut有点偏见,我从不觉得低帮鞋的包裹性能达到四颗星以上。但是这双鞋的确一上脚就觉得颇为不同,简直跟Hyperdunk毫无二致。裹得紧不说,受力点十分明确,就专业角度而言比我给过五颗星,一度认为是最高水准的Shox Team Ups做得更好,这也可以看作时代的力量吧。鸡蛋里挑骨头地说一句:包裹没有能兼顾脚踝(废话)。不过抱着包容的心态想一想,谁规定对脚踝的保护意味着一定要裹起来呢?众多大牌后卫相继选择低帮鞋,更是对这种传统观念的颠覆
支撑性:5分
无需多说,Flywire的特长。既然包裹性没有问题,全盘脱胎于Hyperdunk系列的支撑性更加不成问题。脚踝处的设计正好托住踝关节,增添了不少安全感。
缓震性:5分
前后掌间隔式Zoom,王牌科技,已经经过多年实践检验。值得一提的是脚感并不明显,没有Hyperdunk,Flight96,AJ2009的气垫那么大的形变,因此也就没有那么明显的弹性。几场比赛打下来打消了对气垫的怀疑,只能说变得更为实用,毕竟不是那种放在Dunk SB里适合压马路的气垫。而且就一年多以来的穿着经验来看,形变较大的气垫会增加疲劳感,Hyperdunk就算再轻也不适合长时间穿着。顺便YY一句:未来的减震科技必然越发轻薄化,实用化,大形变气垫估计会走向边缘,就像当年被之取代的Shox一样。Lunar科技如果能得到有效改进,主要是克服寿命短的缺陷,想必是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
抓地力:4分
总觉得水晶质的大底不那么靠谱,实战中也确实感觉没有传统橡胶外底来得踏实。其实这双鞋的鞋底纹路设计得完全没有问题,只是对场地的要求太高,稍微脏一点就容易打滑。公平地讲,抓地力完全没有问题,丝毫不逊于人字纹大底。
总结
说来惭愧,纵使打了几场不乏对抗性的比赛,脚踝一点都没有扭到,心里还是有那么点抵触,总是难以克服地觉得没有中帮鞋来的放心。客观来看,无论性能,外观,意义这双科比的正代签名鞋都是顶级之作,与上一代不分轩轾,并且个人认为实在比滥俗的Kobe7美丽不少。
对于体重不算太super的筒子来说,无论前锋还是后卫性能都已经足够。但是如果脚踝有较严重的扭伤史,还是戴上高级护踝比较保险——低帮鞋设计得再好也顶多是与中帮持平,再顶级的篮球鞋也不可能在没有护踝的情况下保护重伤过的脚踝。另外如果以Cross over为主要技术动作,或者以内线扎实的转向和步法为主,还是踏踏实实选一双完全从保护性出发的装备吧。Kobe VI无论打球还是压马路都是一双好鞋,但是毕竟在相当程度上是为科比个人量身定制的,从出发点开始就不像HD那样适合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