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鞋子的名称叫做“Speed Star”。因此从鞋子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双偏向速度型的跑鞋。而在看完鞋子的外观之后,我就觉得,鞋子的鞋楦是否会偏窄?果不其然,穿上鞋子后,鞋子的包裹感非常强,甚至可以用“紧”来形容——但其实它确实就是因为鞋楦太窄,导致了整个脚被包裹得非常紧。说真的,刚开始还真有点不适应这样的压迫感。
李宁Speed Star跑鞋中底材料使用了李宁云,脚感却有点出乎我意料:有点硬,虽然目测整个中底都不是特别薄,但无论是前掌还是后跟,却找不到李宁云惯有的那种Q弹Q弹的感觉。这就让我觉得很纳闷,手捏的时候感觉没什么问题啊,为什么实际上脚差别会这么大?所以在这里奉劝各位,千万不要用经验,用手捏和官方数据去判断一双鞋子的中底性能如何,还是要试穿。
在进行简单的上脚适应以及热身之后,我就开始撒开腿跑了。
由于之前已经有将近40天没有跑步,因此我将今天定义为恢复跑,整个路跑距离为6km,并且在最后一公里使用了非常“惨绝人寰”的50步大步幅+50步高步频交叉跑。至于在恢复期第一次就使用这样的跑法是否合适,而一双新鞋又能否在这种高强度训练中给予我足够的支持,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可能是新鞋刚上脚,前面1-2公里脚部一直在适应,并且因为我足底筋膜炎还未愈,虽然说跑前做了充分的热身,但过紧的鞋面包裹也让脚底比较难受。而在1-2公里过后,这种感觉慢慢缓解,才开始慢慢感受到这双鞋子的真正性能。
我是前掌跑法的忠实拥护者,并且因为腿部力量相对较好,虽然跑不进4min/km的配速,但对速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对鞋子的要求无非就这么几点:前掌要有一定的缓震性能,并且鞋身不宜过重。
随着奔跑开了以后,炎症带来的疼痛感开始缓解,状态慢慢上升,就开始感觉到:李宁Speed Star跑鞋非常适合我。
就像在上脚体验中得到的结论一样:前掌略微偏硬。这种感觉一直到结束全程也没有改变,但后跟开始慢慢感觉到李宁云的那种弹性十足。
3-5公里过程中,我一直使用高步频跑法,虽然没有记步,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估计步频控制在180-190之间。这种步频给我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落地很轻。所以,就算Speed Star前掌缓震确实不怎么样,但是也没有给我的脚踝和膝盖带来很大的压力。反而,单只41码202g的重量给了我非常好的提速感,没有任何拖沓,整个过程中脚步很轻盈,跑起来很舒服。
鞋子的抓地力也非常强悍,虽然没有在湿滑路面上测试过,但是在细微的沙石路面以及水泥,瓷砖路面,Speed Star都没有出现任何情况的打滑。相比起有些国际大牌的大底一碰到光滑瓷砖路面就“溜冰”相比,李宁Speed Star跑鞋的大底防滑性能确实是一流了。
对于一双主打轻量的跑鞋来说,鞋面的材料使用一定非常轻薄,Speed Star也不例外。因此透气性也是没话说,6公里下来袜子几乎没湿。
进入最后第六公里时,我首先想的是:太久没跑了,而且今天跑的距离又不是很长,鞋子给我的感觉又很好,因此想尝试疯狂的交叉训练。虽说只有1km的距离,但是经常跑的朋友都知道,大步幅+高步频的跑法非常折磨人,完全不亚于健身训练中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几乎就是挑战运动者身体极限。但处于对Speed Star的信任,我还是进行了这个尝试。而Speed Star也完全没有辜负我的信任。整个1km,我的交叉次数约摸在7次,而在最后的2-3次,如果不是Speed Star重量非常轻,而且前掌的反馈性很好,没有给我任何拖沓感,在大腿快要抽筋的情况下,我想是无论如何都坚持不下来的。
虽然只是国产品牌跑鞋,但李宁公司一向秉持专业的态度在做专业的产品。在国内其他品牌也在往专业这条路上前进之后,作为老大哥的李宁更不会放弃自己坚守已久的专业路线。正是有了这份坚持,才会让李宁在遭受重创之后重新辉煌。李宁Speed Star跑鞋更是非常好地诠释了李宁在专业性上的高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