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点
(1)一样令人爱不释手的全掌Boost
对于全掌Boost我已经无数次表达我对他的喜爱,有像Crazy Explosive系列一样软弹兼具,舒适无比的。也有像Harden Vol.1,Crazylight Boost相对比较弹,更讲究启动速度的。这一次Crazylight Boost 2018我觉得是承袭上代,在Boost的调整上还是选择了略偏弹一点的设计,在后掌缓震较为明显,前掌较薄而更讲究启动速度的情况下,设计成更适合快速后卫所需要的脚感。
也给一些只穿过Ultra Boost的人做参考,篮球鞋的Boost几乎是不可能会选择做成UB那么软弹舒服的脚感。考量到反应速度,Boost的稳定性以及变形等等,一般来说不会把Boost做的那么软。以往在写全掌Boost的时候,常常有球友反应觉得篮球系列脚感远不如UB,这点我倒是觉得厂商的设计思路是正确的。
(2)抓地力很棒
CLB18外底设计非常类似于CLB16,但是不确定今年有没有做马牌外底,我手上的全白配色是没有马牌外底的,但是绝大多数时候抓地力表现都非常好,算是没有给全掌Boost篮球鞋丢脸。在我尝试过的三种室内场地都没有发生过打滑的问题,即便有灰尘的情况下都还能发挥的比多数其他球鞋要来的好。
耐磨度方面,目前实战约8-10小时,但是没有明显磨损,橡胶外底似乎还算是经得起摧残,不过水泥地我就说不准了。但是相较于其他橡皮擦外底的全掌Boost篮球鞋来说,CLB18算是表现相当好。
(3)材质很舒适,包覆也不错
我觉得CLB18跟16款相比较,基本上缓震都相当不错,外底抓地力方面也都维持的非常好,但是材质运用上却稍微有点差异。CLB16有两种版本,较为高贵的Primeknit版本,我并没有穿过,但是摸起来是非常舒服,也比较像是一体式内靴,而不是网布版本的半内靴设计。
而我之前所买的网布版本,其实我觉得以篮球鞋来说舒适度也很够了,但是CLB18的TPU表面涂层搭配网布让鞋子感觉非常轻盈贴合。动态鞋带的设计,配上鞋子内非常厚实的衬垫,虽然有点闷,但是保持了很好的舒适度与包覆感。我觉得整体来说舒适性是稍微胜过上代一点点的。
(4)性价比提升
其实我已经忘记之前CLB16的价格,印象中是1199人民币左右,但是这一双只要999,无论如何都至少减掉了200或以上的人民币。虽然性能上我觉得整体来说CLB16要略好一些,但是一分钱一分货,作为全掌Boost篮球鞋来说我觉得这个价位是非常划算的。
二、缺点
(1)支撑性略差,些微不跟脚
很遗憾的,舒适的包裹以及轻薄的网布,带来的反而是较差的支撑性。对于横向移动多的人来说可能会有点困扰,CLB18的强大抓地力反而让我会觉得,在切入变向,对的我也会切入,感觉脚的歪曲比起穿著较为强壮的鞋款,像是CP3XI的时候,要更为明显。会选择拿CP3XI来举例是因为定位都是后卫的中高级款式,我猜两者应该会有不少人拿来比较。
而在CLB16有的不跟脚问题,这代依然也有,虽然鞋带绑紧一点可以解决,但是相对于其他球鞋还是无法摆脱略不跟脚的事实。其他方面鞋跟TPU还不错,防侧翻也相当实用,大拇指也可以看见有加厚的材质。但是这些还是无法掩盖鞋身支撑性较弱的问题,如果是动作很大,变向切入,横向移动多的打法的球员,那这双可能会让你的脚负担较大。
总结
我觉得CLB系列作为全掌Boost篮球鞋的开山鼻祖,现在又转型成为定价最便宜的全掌Boost篮球鞋,虽然定位一直在变,但是他却默默的成为各路先锋,尝试各种可能性。虽然他现在并不是Adidas最出色或最受瞩目的篮球鞋,但却非常实用。
虽然他并不完美,但是降价又让他的价值有所提升,配上本来就很棒的Boost跟抓地力,我觉得在二级市场上他其实有很大的竞争力,我认为最适合他的族群是轻巧型的后卫。我之所以会写他,也是很多读者留言说很希望能看到他的评测。CLB18并没有比CLB16更出色,但是却有更好的性价比,喜欢低调却性能良好的篮球鞋的人,我很推荐来试试看。
然后是缓震的Boost + Lightstrike虽然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价钱说实话也不是很贵,但我心里就是一直觉得这么做没什么必要。而且adidas在定价,定位上感觉又更混乱。高档的Harden Vol.4与N3XT L3V3L没有Boost,却还跟Dame 6一样配置。Pro Boost有Boost价钱却很亲民,感觉让我很难摸清楚adidas的套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