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鞋面
(1)包裹:鞋面静态包裹优秀,可以称得上是全方位无死角,各个位置基本没有多余的空间,也不会有掉跟的现象出现。然而鞋楦较窄且鞋面刚性过强没有弹性,鞋面像是一副盔甲一样牢牢地将脚锁在鞋内,整体更像是脚在适应鞋面而不是鞋面在适应脚,相对死板生硬,动态包裹只能算还不错的水平,不过这点在500-600块的非编织鞋面篮球鞋中算是非常非常普遍的现象了。另外在初期某些部位会存在卡脚现象,程度因人而异,这点在实战后期会慢慢改善,另外通过更换薄鞋垫和将鞋带改为从内向外穿的方式也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我反复研究了一下,鞋侧的魔术贴设计其主要作用并不是提供横向包裹,而是改变鞋舌部分脚背的高低,不过由于魔术贴不长,调节的范围相对有限,脚背不是高的夸张还是有机会尝试一下的。
(2)鞋面支撑:海沃德3前半段的鞋面支撑由4层组成,半掌内靴,鞋笼,外层tpu纱网,中底tpu包边,看起来很不错,实际体验也可以。不过原装鞋垫较厚,外侧tpu对脚的实际支撑面积比较小,支撑性会打一些折扣,换了薄鞋垫之后支撑性完全可以算得上十分优秀的水平了。中段的支撑性可以说几乎没有,材质类似于海沃德1后跟内靴,十分柔软,只能靠外层的魔术贴提供下限,但是也没太大提升,虽说鞋帮视觉效果上有了提高,但是说这仍然是一双超低帮的鞋一点也不过分。后跟支撑完全没有问题,类似科比5的设计逻辑,有一定弧度,比较贴合后跟形状,港宝和外层tpu的组合硬度十分可观。
(3)透气:由于鞋面由多层组成,透气性没有视觉上看起来那么夸张,但是也比市面上大部分球鞋要好了。有风的情况下可以感觉到一些风吹进鞋内的感觉,另外鞋舌上两个大大的透气孔设计也提高了透气性。
二、中底
(1)缓震:这点就不多说了,前掌大面积填腹式氮加全掌flashedge,缓震性能比前两代提升不少,这点前掌更为明显。衰减之前应付我79kg的重量起码是绰绰有余,打完球后膝盖不会因缓震问题产生酸痛感。另外,海沃德3的中底抗衰减性能也比前两代有不小的提升。
(2)脚感:脚感方面平平无奇吧,前掌氮科技有比较明显的凸起,虽说实战中可以感觉到回弹性不错,但是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脚感,也可能是我重量太轻或者还没有踩开?后跟打孔的flashedge也是没有明显的脚感,甚至比前两代更韧。整体来说比较平庸,不算硬但也绝对不软。另外说一句,由于前掌氮科技的凸起,初期前后掌脚感过渡比较生硬,不过在穿着两次之后就没有很明显的感受了。
(3)防侧翻/抗扭及足弓支撑:由于原装鞋垫较厚,重心较高且前掌外侧的凹槽设计较深,前掌防侧翻性能比较一般。正常情况下没问题,不过如果在前掌落地角度比较极限的情况下,防侧翻有比较大的隐患,很容易侧翻。不过,在换了薄鞋垫之后,前掌重心下降明显,中底对脚的上包更多,防侧翻可以达到一个比较良好的水平。后跟倒是比较安全,凹槽设计并不算靠后,且后跟外侧的中底被tpu完全包裹,力线控制很正。抗扭性能不必多说,外底tpu抗扭片加上外侧tpu包边及韧性很好的中底,完全没有问题。得益于前掌tpu的开槽设计,弯折点也控制得很好。接下来说一说我最不满意的一点,这双鞋的足弓支撑对我来说算是不太够用的水平。虽说中底足弓处有tpu上包的设计,但是由于鞋底收得过窄且角度非常直,足弓支撑几乎完全靠鞋面来完成,我对鞋子足弓支撑的要求很高,显然这种支撑对我来说不太够,在实战完之后经常感觉到足弓酸痛。同样的中底足弓收窄设计,科比系列就做得很好,中底与鞋面的过渡很流畅。
(4)中底设计逻辑:由于前掌氮科技的凸起,整双鞋前后落差较小,略微呈前低后高的形态,算是一个优点。且前掌内外侧的凹槽设计也提高了前掌的灵活度,在做脚步和切入时感觉更加流畅,不再像前两代那么生硬。
三、外底
(1)抓地力:我打的都是灰比较多的外场油漆地,在大部分情况下,抓地都比较干脆,极个别时候会出现需要制动一小段距离才抓牢地面的情况,算得上十分优秀了。不过外底比较吸灰且纹路细密,在内场鞋底吸灰过多的条件下抓地存疑。以上仅适用于橡胶底版本。另外,外底内侧几乎没有纹路上翻,某些极限角度可能出现抓地不足的情况,这点可能不适合喜欢大幅度变向的球友。
(2)耐磨性:由于纹路比较细密,海沃德3代的耐磨性要比前两代差了不少,尤其是外侧一圈细密的条纹,虽然不至于橡皮擦,但一场就可以看出磨损,10个多小时后的磨损还是比较明显的,且存在一些纹路断裂丢失的现象,不得不感叹铁踏早已不再了。另外,这双鞋堪称石子收集器,为了保证外底的抓地力和耐用性,请及时清理鞋底的小石子。
总结
海沃德3算是一双还不错的实战鞋。设计比较极端,注定不是一双适合所有人的水桶鞋。如果价格能降到420左右,性价比比较高。结合外观细节设计和鞋盒设计,500到600的价格也算是不错。
优点:抓地力,前段及后跟支撑,包裹,缓震,抗扭,透气。
缺点:足弓支撑,耐磨,脚踝支撑。
适用人群:脚踝力量比较好的重型后卫及喜欢灵活性好球鞋的大小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