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洛迪兰

[性能测评]阿迪达斯米切尔1怎么样

2021-05-08 14:57:26  阅读[69]
导读:阿迪达斯米切尔1,鞋面的包裹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传统网布面料的使用并没有带来太多的亮点,但与该鞋款的整个设计风格十分吻合。人字纹碗底,如同蜘蛛网一般,连结在一起,从而升级了人字纹的密度,成为了其优秀抓地性能的保障。
宽大的外底设计
我对于这双adidas D.O.N. Issue #1的第一印象,便是它夸张的外形以及不像是后卫鞋的重量。它特别的外形主要来源于其硕大的中底,没错这里就是要用硕大来形容。做一个简答的对比,我选择的这双44码的adidas D.O.N. Issue #1,外底比46码YEEZY BOOST 350 V2要更长。而这也是现在adidas篮球鞋的一个大趋势,这样宽大的大底在adidas Marquee BOOST也得以体现。其在实战中不俗的表现还是收到了很多人的好评,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增强了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内侧也进行了一个上翻处理,以此保证了整个鞋款的稳定性。

Bounce中底软弹均衡
让我意外的是,该鞋款并没有因此失去灵活性,球鞋偏重的重量对于我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小体重的后卫球员还是会有着一定的影响,毕竟球鞋的自重摆在这里。在我看来,其坚固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全掌Bounce科技的选用。该作对于Bounce科技的调试是我近期穿过比较满意的一双,以回弹为招牌的该科技,在延续自己标志性设计元素的同时,通过用料的增加也可以满足日常的缓震需求。

[性能测评]adidas D.O.N. Issue #1怎么样图1

但至少,在我后掌落地的时候 ,是可以感觉到中底的软弹的。说实话,由于偏好原因,Bounce向来不是我选择球鞋的最佳选项,但D.O.N. Issue #1却让我感到了惊喜。尽管材质不同,但其与Harden Vol.2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牺牲重量来提升脚感,这样的尝试就我而言是很成功的,这也是我近期将它推荐给身边朋友的重要原因。

将鞋带穿至末端鞋带孔,可将踝部包裹最大化
尺码偏大,是D.O.N. Issue #1所存在的一个现象。平常穿着44.5码的我,选择了44码。该鞋款的整个鞋楦是偏大的,不过最多只用偏小半码购买。这大致有两个原因:1.前掌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偏宽或是偏长。2.后跟填充用料十足。这里最需要提及的便是后跟处的四块填充单元,该鞋款的后跟在原有的厚实填充上,进一步的提升了鞋帮对于踝部的保护性能,与后跟处的内置TPU形成了双重保护。使得这双超低帮设计的球鞋,有着令人满意的脚踝保护效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着用时一定要将鞋带穿至最末端的鞋带孔中,这样才能让包裹效果最大化。不过对于有佩戴护踝习惯的朋友来说,会显得有些苦恼。

侧向蹬地时整个鞋款较为稳定
鞋面的包裹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传统网布面料的使用并没有带来太多的亮点,但与该鞋款的整个设计风格十分吻合。同时在鞋头部分,该鞋款还采用了一个大面积的热熔加固设计,以此在运动中保护我们的脚趾。我个人的技术特点会在进攻中频繁使用后撤步,在我侧向蹬地时,并没有出现不安定的感觉。中底内外侧的上翻设计,以及橡胶单元的加持,让该鞋款的支撑效果更具整体性。

[性能测评]adidas D.O.N. Issue #1怎么样图2

蛛网式人字纹抓地力出色
最后看到该鞋款的外底部分,当我第一次看到D.O.N. Issue #1的外底的时候,我脑子里最先闪现出的想法就是——稳了。这样具有较强硬度的人字纹,几乎是外场神器直接划上了等号。我先后在室内及室外对其进行了测试,它的表现印证了我在尚未穿着时的反应是正确的。在我常去的一块刷漆沥青球场上,该鞋款可以带来优秀的制动效果,虽然该鞋款的鞋底比较容易吸灰,但在穿着一段时间后,这样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D.O.N. Issue #1在人字纹的处理上还加入了一下细节,相较于传统的人字纹设计,该鞋款的人字纹夹角更加聚拢,并有着一定的弧度,如同蜘蛛网一般,连结在一起。从而升级了人字纹的密度,成为了其优秀抓地性能的保障。再看到耐磨性,在几场的实战下来后,该鞋款的外底几乎没有出现明显的磨损,因此,大可不用考虑耐磨性能对耐用性的影响。

总体来看,D.O.N. Issue #1是一双全面的签名鞋款,它有着自己的优势,同样也有着一些不足。人们对于重量和缓震效果的需求是不同的,我个人的穿着感受也只是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但它无疑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球鞋,其本身作为签名鞋的属性与稳定的球场表现,都让它成为了人们实战的不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