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8.9/10分
红色被加入S-LAB系列中的初衷是在户外的越野环境中起到醒目安全的作用。不过作为全红色的路跑鞋,作用就是炫目吸引眼球了。我在厦门马拉松的时候也看到很多二代小红鞋,因为实在十分醒目,当然,我足下的这双三代也一样会有很多人特地去看。所以如果喜欢穿亮骚装备的跑者,这双鞋子一定适合你。
实着:8.5/10分
如果你是一个足部比较壮硕或者肉多的跑者,可能会担心Salomon一直以来的瘦窄中足,你可以在选择S-LAB SONIC 2是选择大半码,由于中足采用了Sensifit + EndoFit的包裹技术,会将足部固定住,不会让脚在鞋子里乱晃。
S-LAB SONIC 2在鞋面上基本延续SONIC的设计,但在鞋面的贴合度以及透气性上做了一些细微的升级。透气网格面料肯定不会让你的足部觉得热,我在25℃的状况下依然没有感受到足部发热。
SONIC 2的鞋带没有采用SALOMON常用的快速系带系统,在用它进行日常训练的时候,有过几次鞋带散开的情况,建议将鞋带系好之后固定好,或来学一下我们教你的系鞋带方法。
SONIC 2增加了鞋头的宽度,更适合中国跑者,而且也增加了鞋领(鞋帮)的宽度,在跑的时候,鞋领也会稍微扩开,从下图可以看出在跑了100多公里之后的鞋领的变化。
在穿S-LAB SONIC 2跑步过程中,落地声音比其他鞋子明显要大一些,一方面原因可能是我属于落脚比较重的,落地之前也会有些踏地,另一方面可能是SONIC 2大底偏硬的原因。改善这种情况的方法当然是调整正确跑姿,不过如果如果调整不好,还是采用原有跑法并接受落地的声音。
支撑:8.0/10分
Salomon S-LAB SONIC 2是一双速度型跑鞋,鞋面的支撑功能主要是利用Sensifit+ EndoFit技术,中底的起伏比较平,没有在内侧做增高设计。
中底偏硬的EVA材料提供了鞋底上的支撑,在回弹上足够充足,以4分钟每公里的配速在公路跑的时候,不会产生额外的晃动。
缓冲:8.0/10分
Salomon S-LAB SONIC 2在中底设计上首次VIBE技术:上一代的中底Energy Cell+(合成EVA)+全新的Opal技术。Opal是名为TPP(热塑性塑料聚丙烯)材料的合成物(上图的蓝色填充物),用手按下去比较有弹性,不过建议普通跑者不要进行此尝试,因为这款鞋的鞋垫是和中底粘合在一起的。
Opal号称在跑步时产生的震动更小并且增加中底寿命,但却比之前单纯的EVA中底拥有更好的缓冲性能。我也特地穿着Salomon S-LAB SONIC(小红鞋二代)进行了对比测试,可以感受到中底缓冲上的变化:SONIC 2有更好的缓冲体验,不过感受并不是一下子从一双偏硬的底变成偏软的底,而是提高了两三成的感觉。
一般作为一双竞速跑鞋,基本上不会把缓冲性能列入设计范围内,所以很多人穿虎走或者其他竞速跑鞋跑完一场比赛都会产生脚底板疼的情况,但是Salomon S-LAB SONIC 2在这方面的确提供了充足的保护,我在厦门马拉松完赛之后,足部没有太多的不适(只是赛道太热,用矿泉水浇头把鞋子弄湿了)。
防滑:6.9/10分
Salomon S-LAB SONIC 2升级了上一代的大底,将原本比较复杂的大底改为方块排列,称为几何排布。这种设计更增加了鞋子左右扭转的灵活性。依然采用了Contagrip橡胶,但在雨天湿滑地面测试中,其表现并不是很好,在地上有水的柏油马路地面明显有打滑现象。
耐久:8.9/10分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张小红鞋一代在测试距离比三代少的情况下的中底挤压纹路。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底的劳损度在进行了120KM之后,没有产生十分明显的纹路。这可能也是新的VIBE技术的功劳。所以可以推测用小红鞋三代进行常规的路跑训练与比赛,可以支撑500-800KM。
Contagrip橡胶在磨损方面也可以让人接受,除了最磨损部位:外侧后脚跟处,产生了磨损,其他部位磨损基本看不出来。之前我对于鞋面的担忧在120KM后也没有产生任何磨损。
总结
Salomon S-LAB SONIC 2的VIBE中底技术让人眼前一亮,但却并没有将其用在同期发布的两款S-LAB越野跑鞋上(S-Lab Sense Ultra&S-Lab XA Amphib)。不知道会不会在下半年的新款中使用。也很期待Salomon之后会推出全TPP材料中底的跑鞋,可能会在缓冲上表现的非常出色。
有些跑者急于提高自己的马拉松成绩,买了需要强大跑步能力的马拉松竞赛鞋,导致受伤。也许Salomon S-LAB SONIC 2会更适合想跑PB的你,没准还会给你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