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练习弧圈球的时候往往只注重了弧圈的“形”,而忽略了弧圈的“神”,结果导致最终“形神”俱失。那么弧圈球的“神”是什么呢,概括出来有两点:1.迎前放松,2.触球收小臂。
一,迎前放松
所谓迎前,就是人们平常所讲的“蹬转迎前”,如果迎前不充分,球离身体太远,只好提前收缩小臂去击球。这样一来,手就不可能充分放松,同时,前臂与上臂的夹角缩小,触球后再收缩发力的空间也就变小了。
反之,迎前力量越大,收臂就越快。想拉的又冲又转,关键不在小臂能发多少力量,而在于“蹬转迎前”的发力与传递。这就是为何小臂必须先充分放松的缘故,放的不够松,力量传不过去,只靠小臂自己收缩的力道,这球的质量就高不了。
二,触球收小臂
拉球讲究的是触球后再加速,而不是最高速去触球。如果最高速再去触球,拍子无法加速,没有加速度,吃不住球,磨擦不足。职业明星的拉球慢动作中,都是球拍触球瞬间才开始加速磨擦的,拉球只有经过这样的改善,才能把拉球的球质提高的。
如果照着这样做,反而感觉球质下降,很有可能是“蹬转迎前”发力做的不实。“触球瞬间才开始收臂”的技术动作,对于不会转腰,重心转移不实,重心没有迎前这样拉球方式的球友们是不容易做到的。如果做到了,迎前发力也会配合着改善。
三,如何验证拉球动作的正确性
要验证自己拉弧圈球的动作是否正确,可用发球机发出加转下旋球,如果拉球大多下网,说明动作肯定有问题。如果能轻松拉过网,就说明掌握了先前迎再收小臂的拉球方式,也就掌握了拉弧圈球的秘密。
四,总结与提醒
1.球拍接触球之前,小臂不可先加速收缩, 球触板的瞬间才发力磨擦。
2.拉球的击球时机,一定要比快攻晚些,不可在上升期就击球,拉球点应在球的高点到下降前期之间,太晚也不好拉,太早容易撞板,不容易控制弧线。
3.小臂发力之前的前迎力量,主要来自重心转移,加上转腰力量。如果用小臂去前迎,往上的摩擦力量就会被分散掉,不够集中。
4.前冲弧圈是往前摩擦多些(不是往前撞击多),加转弧圈是往上摩擦多些,这是最基本的定义。
5.球拍“咬球”动作是手腕自然会为了咬球而转动。 特意去转腕来咬球,反而容易走歪路,绕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