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底耐磨
至于抓地力,由于最近广东变幻莫测的天气,在第二次实战前下了一场小雨,当我来到球场时,地上的水还没有完全干。场地还算不错的塑胶场地,可是湿漉漉的地面还是让我心有余悸,等地板完全干了之后,大约实战了一个半小时,各种动作没有出现打滑的现象,大大的惊喜。对比起抓地力,个人对于KD9的抓地力有点脑残粉倾向,因为实在是无可挑剔(得益于蜂窝底),ZK11的话算是比较中规中矩,没有太多特别的感受。
抓地力
D Rose 7鞋面和鞋舌是一体式的设计,包裹性无需质疑,可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款非Primeknit版本的前掌空间会有些许宽松。超高的鞋帮能够将双脚牢牢固定,并且脚踝内衬十分厚,在鞋身侧面还设有两组支撑片,不过两组支撑片非常柔软,在于性能上感觉比较鸡肋。可能由于这种一体式设计加上十分厚的内衬再加上我的肥脚,在第一次试穿时,用了洪荒之力才艰难进入,第一感觉是脚踝的束缚感过于强烈,影响活动,且打球时脚背会有酸痛感(个人建议,脚比较大的JRs买大半码会比较好,我是穿精英袜比较厚),所以在我第二次实战时,我只是将鞋带稍微拉紧,并没有系上,结果脚踝处的灵活度有了明显改观,但包裹性和贴合感没有感到有明显的下降,而且酸痛感也随之减弱。所以,追求脚踝灵活度,且脚踝未受过重大伤病的JRs,可以尝试。但是,那些有伤病历史和怕受伤的JRs,我还是建议把鞋带系好。第三次实战的时,系好鞋带酸痛感已经减弱很多,估计是“穿开”了。包裹性而言,KD9与D Rose 7会比较像,KD9是从头到尾无处不在的紧贴,D Rose 7非Primeknit版本的前掌会有宽松,也许Primeknit会不一样,ZK11也是非常不错。
包裹性/保护性
鞋跟后面有一条红色的绳子的贴心设计,是为了各位方便提鞋子,外置TPU上的四颗星星是代表Rose职业生涯目前为止四项卓越的成就(我猜的,最佳新秀,常规赛MVP,一阵,入选全明星),这块TPU非常的柔软,在实际上感觉并起不到很大作用,但是,鞋跟内置也有一块TPU,在拆鞋视频上可以得知它才是起到主要作用的,中底是全掌Boost,和之前前后分掌Boost相比,全掌Boost在缓震感受和舒适性方面提升明显。D Rose 7的缓震,穿上去并不是同KD9与ZK11(全掌ZOOM)般明显的“踩屎感”,落地的反馈是让你舒适,舒心且实在的,非常满意,全掌Boost不是盖的。(与UB和NMD是三种完全不一样的Boost脚感)。
总的来说,adidas D Rose 7是一款颜值与性能兼具的当季实战佳品,适合追求保护性与舒适性的朋友。不过敦厚的鞋身材质让重量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实称我自己的43.5码470g,透气性较为一般(夏天30多度的天气透气性都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