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震
为了在九十年代对标Nike风靡鞋圈的可视气垫技术,Reebok也推出了自己的"可视"缓震技术,那便是Hexalite,国内一些鞋友称之为蜂窝缓震。首先,Hexalite的"可视"与Air Max存在本质区别,虽然你在鞋的外部按压时能感觉到软,但这其实并非鞋内Hexalite的本体,你可以将之理解为是高级贴片。因此,这双鞋真正采用的科技其实只是内置的Hexalite小单元,有一说复刻版本取消了前掌的Hexalite,也有说前后掌都有科技使用,我只能根据自己的使用体验来告诉大家:我无法明显感受出前后掌任何特别的缓震感,而这双鞋整体的减震保护只能说是尚可,没到极为震脚的级别,但让我有点想起去年穿Air Force 1打球的感觉。上文提到了鞋子的厚重感,中底的重量也是其中一大因素,打上稍久,你就会觉得有种脚在拖着鞋走的感觉,与实战鞋理想的"人鞋合一"相差甚远。如果你只是买来压马路,那它不知道比Air Jordan 1这种舒服多少,但如果你要买来实战,我认为较大体重的人都需要另换鞋垫来改善其本身的减震性能。
抓地
这可能是实战鞋历史上最"没花样"的外底图案了,配合上水晶外底,仿佛预示着抓地的拉胯。但显然Reebok在橡胶成分方面下透了功夫,这双鞋的抓地竟然可以称赞一下,并没有达到历史级,但用如此简单的纹路达到如此出色的外场抓地属实了不起。这种外底橡胶本身也具备一定的黏性,这双鞋已经五岁了,但在沾了不少灰的同时还是能保有相当不错的纵向与横向抓地(横向抓地尤为稳定)。艾弗森的打法对于抓地力的依赖可想而知,而Reebok Question在这个领域的表现确实不凡,在老鞋中可能只逊于Air Jordan 1和Air Jordan 13。
包裹
材料重可以忍,缓震不足可以换鞋垫,但Reebok Question的包裹在我看来是它真真正正的最大弊病,这也是为什么我宁可在闲余时候穿Air Jordan 1打球也不那么愿意穿它。首先,我这双鞋的尺码是US 8.5(我自己的标准码),包裹方面有两个问题:在系紧鞋带的情况下,前掌包裹算是紧实(可能对一些人会有些过紧),但后跟滑动的现象无论怎么系鞋带都难以根治。它的内衬是非常爽滑的填充物,可对于实战中的后跟锁定却没有什么帮助,我能明显感到向前推进和急停跳投时的后跟滑动。后跟滑动在实战鞋中本不是稀罕事,但现代实战鞋相对轻质,后跟滑动所分散的注意力并不算太多,而Reebok Question后跟一滑就直接带动了整双鞋,考虑到我反复提及的厚重感以及作为后卫鞋相对偏高的重心,这一包裹瑕疵显得格外致命。我尝试过换鞋垫和加鞋垫,但这一现象都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支撑
结合"包裹",这双鞋的支撑注定也成不了气候了,我难以想象一个球风刚猛的人穿着这双鞋不翻车。通过上文的描述,大家估计也对其横向支撑有数了,我在此不多赘述。来说说脚踝支撑吧,这是九十年代球鞋给人的视觉安全感,但Reebok Question的脚踝支撑也不怎么样,至少我这个配色是如此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它有一个又大又厚的鞋舌,虽然为外观加了分,但当你在努力想要把鞋带系到最高鞋带孔的时候,这个大鞋舌会成为拦路虎,即便是你系紧了,打不久又很容易散开,脚踝部分的约束感只能说是乏善可陈。无论你是休闲穿着还是实战使用,我都强烈建议大家绑两个结,因为它的鞋带真的很能开。
耐磨
老鞋当之无愧的强项,Reebok Question也不例外,坚固的外底橡胶和极深且宽的纹路合力奉献了一双球场坦克,想要把它打平可不是短短数周甚至数月就能做到的。如果你在看到现在还很想入手一双Reebok Question的话,恭喜你,它的外底耐用度是完全足够的。不过,它的每一个系带孔外都有一层橡胶套,年久氧化后在绑紧鞋带时会出现断裂现象。这不会影响正常系鞋带,而我的应对措施也很简单粗暴:就是把断裂的那几根给拔了。考虑到外观,我之后可能会把没断的也剪断,达到视觉上的统一。
透气
真的有必要说吗?厚实的填充物和麂皮,这是怎么看就和透气性八竿子打不着的配置,Reebok Question的透气性也确实杯具,我难以想象一个人可以在盛夏穿着这双鞋打球。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舍得的话,这确实是一双靠谱的雨鞋和秋冬季"靴子",对于想用它压马路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总结
很明显,大家都看得出来我是不推荐用Reebok Question实战的,即使我们只在老鞋的范畴中比,这双鞋都会被诸多早期Air Jordan在实战性能方面压过一头。如果从实战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一双好鞋,可我相信现在很多穿它的人也不是真的用它去打球了。不过那又如何?我相信有一些读者看完这篇"令人失望"的测评后依然会很想入手一双,我也完全可以理解,因为Reebok Question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它所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如今的它更像一双文化鞋而非实战鞋,而它也是真真正正担得起"文化"二字的一双传世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