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反复观看了好几遍佩尔森教学视频,虽然佩尔森的技术放在当今早已经过时,但佩尔森的击球理念,特别是他击球的手法仍然值得所有专业和业余球友借鉴。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佩尔森和瓦尔德内尔一并被称为瑞典的乒乓天才,他正手拉弧圈和抽杀有力,得分率很高;他的反手进攻凶狠无比,令对手无法招架,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一反手"。佩尔森的成功秘诀是"快"和"狠"。他衔接技术出众,防守技术稳定细腻,是欧洲少有的全面型打法,成为领导那个时代世界乒乓球技术新潮流的杰出代表。
第45届世乒赛男子团体的决赛他杀败两位中国的冠军孔令辉和刘国梁,为瑞典队重夺斯韦思林杯立下头功,他曾经两夺世界单打冠军。
分析佩尔森的技术,主要体现在他的手法上,或者确切地说,体现在他的手腕发力上。无论是正手攻或拉,还是反手攻拉,佩尔森的动作都非常小,但是击球的力量却出其的大,这与他从小养成的手腕发力有极大的关系。手腕摆动和抖动成为他所有单项技术的支撑,特别是正反手攻拉球,他把手腕的力量运用到了极致。
他正手攻拉,引拍时手腕外展,击球时根据来球的旋转,弹跳的高度,在触球的一瞬间手腕向下,向前或向上快速内收,回球速度极快,力量极大,往往对手还不及反映,球已经飞了过去。
他反手攻拉,引拍时手腕内收,击球时根据来球的旋转,弹跳的高度,在触球的一瞬间手腕向下,向前或向上快速外展,同样回球速度极快,力量极大,往往对手还不及反映,球已经飞了过去。
启示:击球的动作越小,越有利于下一板的衔接;击球的力量越大,越有利于为下一板创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