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拳式握拍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发力受限
(1)无法充分利用身体力量:标准的羽毛球握拍(正手握拍和反手握拍)能让手指,手腕,前臂,上臂乃至身体躯干的力量协调配合,形成连贯的发力链条。例如在正手击高远球时,从脚蹬地发力开始,力量依次通过腿部,腰部,肩部,大臂,小臂传递到手指和手腕,最终作用于球拍。而拳式握拍会使手指过度弯曲,无法像标准握拍那样灵活地通过手指的捻动和手腕的闪动来调整发力方向和大小,导致力量传递中断,难以将身体各部位的力量有效整合,打出的球往往力量不足,难以到达对方后场底线。
(2)爆发力难以发挥:羽毛球运动中,很多击球动作需要在短时间内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如杀球。标准握拍时,手指可以迅速收紧,手腕快速内旋或外展,从而产生强大的爆发力。拳式握拍由于手指被紧紧束缚在一起,无法快速地做出这些精细且有力的动作,使得爆发力大打折扣,杀球速度慢,威胁小。
2.击球控制力差
(1)拍面角度调节困难:标准握拍时,通过手指的微调可以轻松地改变拍面的角度,以适应不同的击球需求。例如在搓球时,手指轻轻转动球拍,使拍面与球托呈合适的角度,就能搓出高质量的网前小球。而拳式握拍时,手指被固定在握拳的姿势,难以对拍面角度进行精确控制,容易导致击球时拍面不稳定,球的方向和落点难以把控,不是出界就是下网。
(2)对球拍感觉迟钝:标准握拍方式下,手指直接接触球拍柄,能够敏锐地感知球拍与球接触瞬间的细微变化,如球的力度,旋转和方向等,从而及时调整击球动作。拳式握拍由于手指被包裹在拳头中,与球拍的接触面积减少,感觉变得迟钝,无法准确判断球的状况,影响击球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灵活性不足
(1)难以快速切换握拍方式:羽毛球比赛中,正手和反手击球频繁交替,需要球员能够快速,准确地切换握拍方式。标准握拍方法中,正手握拍和反手握拍之间的转换相对简单,只需通过手指的轻微移动即可完成。而拳式握拍由于手指固定,难以在短时间内灵活地调整握拍姿势,无法及时适应不同击球场景的需求,导致在应对反手位来球或需要快速变换击球手法时反应迟缓,错过最佳击球时机。
(2)限制手腕活动范围:手腕的灵活转动在羽毛球击球动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增加击球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标准握拍时,手腕可以自由地内旋,外展,屈伸,从而打出各种不同角度和力度的球。拳式握拍则会严重限制手腕的活动范围,使手腕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击球动作变得僵硬,单一,容易被对手预判和防守。
4.影响击球效果
(1)无法打出高质量的网前球:网前球技术(如搓球,放网,勾对角等)要求动作细腻,精准,需要手指和手腕的灵活配合。标准握拍方式下,球员可以通过手指的捻动和手腕的巧妙运用,使球拍在触球瞬间产生适当的摩擦和旋转,从而控制球的飞行轨迹和落点,打出贴网而过,让对手难以接到的网前球。拳式握拍由于手指和手腕的灵活性受限,无法完成这些精细的动作,打出的网前球往往质量不高,容易被对方抓住机会进行扑杀。
(2)削减平抽挡和推球的速度与效果:在平抽挡和推球技术中,需要快速,有力且准确地击球,以控制球的速度和线路。标准握拍能够使球员在击球瞬间充分发挥手指和手腕的力量,同时保持拍面的稳定,使球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较低的弧线飞向对方场地。拳式握拍则会导致击球时力量分散,拍面不稳,无法有效地将力量传递到球上,使得平抽挡和推球的速度变慢,线路变高,给对手留下更多的防守和反击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