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握拍不需要一直握紧,而是需要根据击球阶段和击球方式灵活调整握力。
1.握拍的核心原则:松紧结合
(1)基础握拍姿势(准备阶段)
适度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掌心与拍柄间留有空隙(类似握鸡蛋的松紧度),便于快速转换握拍方式(正手/反手)和启动发力。
关键点:拇指和食指控制拍柄,其余三指辅助固定,手腕保持灵活。
(2)击球瞬间(发力阶段)
瞬间握紧:引拍后,击球前0.1秒内,手指突然发力握紧拍柄,将身体力量通过手腕传递到球拍。
类比:类似甩鞭子,前段需放松蓄力,末端(击球点)需瞬间收紧以释放爆发力。
2.握拍过紧或过松的弊端
(1)握拍过紧
发力受限:肌肉持续紧张导致无法利用身体旋转和手腕的鞭打效应,力量传递效率降低。
动作迟缓:影响手指对拍面的微调能力,导致击球点滞后或出界。
易受伤:长期紧握会增加手腕,肘关节压力,诱发网球肘等伤病。
(2)握拍过松
球拍脱手:高速击球时(如杀球)可能因握力不足导致球拍飞出。
力量分散:无法有效集中身体力量,击球缺乏穿透性。
控制力差:搓球,勾球等精细技术难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