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
拿到手第一感觉是轻,虽然没有ZK系列低帮那么轻,也比不上Crazy Light那种布面的重量,但是与大部分中高帮球鞋相比,Threat绝对属于轻盈的款式。Micro G的中底号称相比一般的foam要薄30%,这减轻了很多中底带来的重量。另外前面的Threat前面的漆皮材料不同于很多其他鞋子的皮面或革面,摸起来就能感觉到明显轻薄于常见的材料。当然这种轻薄材料的耐久性还需要更多实战的考验。
包裹性
很不错。鞋子虽然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高帮,算是中/高帮吧。不过一方面由于鞋子较为瘦长,另外两侧的海绵也足够厚实,因此上脚还是包裹性很好的。加上鞋内的材料并不滑,两次实战从未出现脚与鞋子滑动的情况。
抓地力
完全能够应付干净的塑胶场地,在水泥外场应该表现也会很好,只是寿命可能会堪忧,因为花纹并不是非常深,橡胶摸起来也不是喝耐磨的那种。但是我没有测试过有灰的室内木地板场地,需要更多的实战检验。
稳定性
前面都是优点,这一点在我看起来可能是这双鞋的命门之一。Threat的鞋形非常瘦长,并且在足弓部位急速变窄。较窄的鞋形使得脚掌在地面上变向时稳定性低于较宽的球鞋。而非常窄的中部使得球鞋前脚掌与后脚掌的切面非常易于扭变。大家可以尝试着两只手攥住球鞋的前后脚掌向反方向扭曲鞋子,中部越窄的鞋子就越容易扭曲。碳板的存在可以极大减少这种扭曲的发生,而较宽的中部也有一定作用。但是这双Threat在这一点上是完全相反的,这也是UA的许多鞋子的特点。或许这一设计会适合对机动性要求较高的人,但是不适合我。
缓震
上面的广告里详细解释了UA的中底缓震科技Micro G,说白了是Foam(发泡材料)。UA称自己的Foam与众不同,比一般的球鞋更轻薄,但缓震仍然性能优异,并且对地面的感觉更好。实战感觉来看,至少前两次的表现中规中矩。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UA的缓震一半感觉起来实际应该是鞋垫带来的。
脚踝保护
一方面良好的包裹给Threat带来了安全感,但是另一方面,不足的稳定性增大了受伤的概率。在保护性方面,我想只能说是一般。
总结
这是双特点分明的鞋子。原价并不贵,厂货更便宜。随着上市后的折扣应该会有代购的卖家出售,性价比是很高的。我感觉鞋子适合脚瘦长,力量较好,追求贴地感而对缓震没有强烈要求的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