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多尼克m3的手感,这个是非常清晰的,几乎每一板击球,你都能感受到樊振东alc这个板子的特点。寇头面材是清晰的,轻脆的,alc纤维是有较为突出的弹性的,这些感受只有在用比较软的套胶的时候才能直接感受到。如果你反手贴t05hard或者r53,你几乎只能感受到套胶在击球,你很难感受到底板的真实手感。m3并不是最新款的德套,但因为硬度合适,所以搭配樊振东alc的时候,完全不会虚弹,小球控制很有数,无论是摆短还是搓球,几乎挑不出毛病来。如果反手配个中硬或者高硬度的德套,外置alc普遍是容易虚弹的。其实我也是绕了很多弯路,中硬和高硬度德套配vis是非常难打的,主要问题就是虚弹严重。直到我给vis贴了龙吟,它一点都不虚弹,都是实弹,别以为软的德套速度慢。它一点不慢的,弧线很有压迫感。樊振东alc贴m3类似的,一点都不慢,只要你自己会发力,它的速度一点不比高硬度涩套慢,而且旋转是远超高硬度涩套的。
说老实话,只要你自己会发力,m3和龙吟贴外置alc反手几乎找不出明显缺点,小球好控,搓球摆短劈长都很有数。尤其是拧拉,这种软弹的涩套很容易就吃住球,几乎不会掉球,只要你动作和步伐到位,拧拉简直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命中率,几乎不会失误。反手拉冲下旋,这类软弹的套胶真的很吃球,而且拉球是板板都很转,非常扎实的感受。相反的,如果你反手用高硬度涩套,肯定是偏弹的,拉冲下旋因为旋转不足,其实弧线并不饱满。我用m3加樊振东alc拉冲下旋,肉眼可见的下扎弧线,这个旋转真的美妙。这种旋转,你反手用高硬度涩套根本就拉不出来,除非你刷膨胀油去软化海绵。但业余的通常都不会为涩套刷油,也没必要,除非打比赛,否则真没必要高硬度涩套刷油。因为刷油之后,它的膨胀时间是有限的,正手狂飙刷油,反手涩套也刷油,真的就过于麻烦了。
不过换软弹的涩套也需要一个时间去适应,首先,它出球其实挺快的,你的手腕就得用上去,需要提升技术去适应套胶。其次,反手就不太适合借力了,得主动发力,发力去透板,也就是打出那种很响亮的金属声。讲真,如果反手一直打硬套胶,你根本没法提升技术,因为硬套胶手感模糊得很,而且普遍偏弹,出球没啥旋转。反手真正的高端技术还是旋转结合速度,比如波尔,樊振东,皮切福德和雨果等等。莫雷高德其实正手挺猛,但反手比较弱,他反手弱,说白了就是旋转不行,你看他起下旋,纯是干蹭。不过这次的他反手貌似也进步了一些,以前他的反手甚至都不蹭,纯粹是弹击。
因为反手换了m3,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可能是m1手感太清晰,感受到正手的毒液53偏硬,导致反手不易打透了。单纯正手来说,毒液53其实很适配,拉打皆宜,发力好的也能打透,但影响反手的通透性,这我倒是没想到影响这么大。我准备正手换m1,从而去验证是不是毒液53影响了反手m1的通透性。
在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之后,vis和樊振东alc,林a反手配胶我就比较有数了。推荐多尼克m3,x3,s3,p3,jp03。欧米茄5euro,欧米茄7euro。挺拔龙吟,尤拉皇朝cmd,尤拉雷神软等等。也就是40度到43度的德套,它们基本上都是适合外置alc的。45度不太推荐,虽然不算硬,但容易虚弹。47.5度极其以上的普遍都硬,都弹,很难制造旋转,有些虽然也挺好打,但明显不够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