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泰克西姆,总体来讲是一块有特色的板子,板身硬脆,典型的类vis的外置手感。支撑不差,发力也有足够的力量,最突出的特点便是上旋对抗攻防时极高的容错率,基本上球打到了板上自己就能回上台,指向性控制也很好,小球台内也是不带差的,还不怎么挑胶皮。总而言之是一块手感好,性能优良,容错率极高的拍,业余直板不论什么打法都可以用,单面双面都能够支持。有很多球友用这块板打颗粒,其实这是块很适合打两面反胶的拍子,贴颗粒反而会有性能上的损耗。
这板子优点还是挺多,毕竟作为"典中典"直板底板的代表也不是没道理的。说完了优点,就要讲讲这玩意儿的缺陷了,差不多也是我放弃这玩块拍子的原因,既不是因为板身太厚对横打不利(板身厚可以深打磨,反而会比薄板更握得住),正反手转换不行(这板小板面正反转换还是不错),也不是性能,手感上的一些缺失。事实上这块底板的性能,与其说是进攻型,倒不如说成是全面型偏进攻型。如前文所言,极高的容错率可以支撑起使用者多样的打法,这点尤其对于直板而言是比较重要的,可攻可防,而且回球质量也差,什么打法都可以用它,所以称其为全面型打法的拍子完全是可以的。
但为什么叫它为"偏进攻型"板子呢?这就要讲这板子的问题了,几乎也是几个要命的问题。特别是抢攻下旋球的时候,你用它可以用加转拉过去,也可快拉快攻过去,但如果一用前冲去抢拉,就非常容易出界,撞击稍微多一点弧线就长,容错率一下就低了。同样的问题还在发力攻拉上体现了出来,你发力拉出来的球速是很快,但唯独缺乏旋转与力量,整体质量自然也不怎么上得去,看似打过去的球很快,其实很好防。想加质量,要么抢上升期加力拍,完全牺牲旋转与弧线,要么就压着拍子往前只用纯摩擦拉过去,这样打过去的球倒是又转又快,但是对框架结构有着极大的考验,而且时机稍微差点,撞击稍微多一点就打不了了,一般二十多个发力拉也就拉出一两个,偶尔四五个,更多的时候是直接拉不到球,或者拉到了就跟拍过去的差不多,几乎毫无旋转,完全是只凭借自带的弧线上台,特别奇怪。一言蔽之:持球性不好,力量很难往上加。
其实作为外置板的通病,持球性差是比较正常的,在配胶上下点功夫就可以避免了(尤其是这种不挑胶皮的板子想要通过配胶在性能上有点提升得绞尽脑汁)。后来把正手换成41度狂飙2以后上述问题果然弥补了不少,持球时间,力量旋转也都上来了,但代价就是整体容错的降低,而且手感会变得特别迷:有持球感,基本没有吞吐感,因为硬顶的狂2把这点可怜的吞吐感直接掩盖了,于是你就会感到球打在拍上,停留了一段时间,啪一下就出去了,几乎没有形变感。虽说质量上去了,但会给人一种"毫无游戏体验"的感觉,而且反而会比之前更考验基本功了,而且要质量的话也早换成其他弧圈底板了。
不管怎么讲,泰克还是个特色鲜明,以高容错为突出优点的板子,回球质量不差,但代价就是进攻质量的欠缺,要质量也可以,但极其考验基本功,有这功力早打其他的进攻性底板了,质量还更高。而这也是我放弃泰克的最终原因,打这块拍子会让我越打越懒。毕竟能不发力就可以出质量又为何非要花功夫去找很难打出来的高质量呢?估计也是专业选手不打这板的原因,难出质量,支撑虽然强,但质量就是很难上去。总的来讲这拍子是业余大爷神器,但要想进阶还是早点换成其他板子,不用考虑这块拍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