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法还有一种分类方式:主动步法与被动步法。主动步法又可分两种:左右横动为主的步法(一般包括单步,跨步,并步,交叉步)和左右横动与前后移动相结合的步法(一般包括单步,跳步)。不管使用哪种步法,高水平选手在比赛中的每一板击球,几乎都不是只用一种步法就能完成的。
交叉步作为左右移动的典型步法,具体是指:来球同方向的脚蹬地,异方向的脚向来球方跨出一大步,两腿在身体前形成交叉状,然后蹬地脚迅速跟上,解除交叉的步法。交叉步是一把双刃剑,其优点在于移动范围大,膝盖储存较多动能,从而利用身体能发出更大的力量,其缺点在于还原较慢,身体稳定性不好,难以攻击对方直线等。
击球命中率建立在重心平稳的基础之上。击球时,只有身体重心落在两腿之间,重心轨迹在人体纵向转动轴上才最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交叉步无疑是冒险的一招,横板选手及正反手比较均衡的直板选手较少使用。但对于直板单面拉打法的选手,交叉步击球是必备利器。
组图选自第一次直通萨格勒布大循环马琳对张超比赛的场景。图1-5马琳发下旋球到张超中路偏反手位,从图5中马琳右腿张紧的肌肉来看,他还原后准备侧身。但对方出其不意地把球劈到了马琳的正手位大角度。图6-10马琳及时调整重心,交叉步上步拉球。
值得强调的是,马琳较常用的步法是侧身并步结合交叉步,对方直接劈长使马琳的这一上步多少显得仓促,因此能否把球的旋转拉足是首要,威胁性是其次。从图10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马琳手上加了保险,因此腰部动作并不十分舒展。这就涉及到步法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课题——步法与手法的关系问题。马琳的过人之处在于有些情况下其手法能够弥补步法的不足,对他来说,简化的步法比准确漂亮的步法更为关键,因为简单意味着快速。
图11-13中我们看到马琳左脚快速回撤,右脚跟进的还原动作。虽然失去了反手位,但重心迅速回到身体中轴线使马琳仍能够保证下板击球。
王皓的交叉步防守
如前所述,步法可分为主动步法与被动步法。被动步法是指在一个回合中处于被动时击球所采用的步法。比赛中,选手在被动的情况下,无法高质量回球,只能通过暂时过渡球的维持,以求寻机达到攻防转换的目的,此时所能采用的步法多是配合手法节奏的步法。
对1996-1997年的奥运,世乒赛,中乒赛,CCTV擂台赛,世界名星挑战赛等大型乒乓球比赛的上百人次的选手在被动时所采用的步法的电视统计表明:80%左右的选手被动时主要采用单步,跨步步法,20%左右的选手被动时采用结合步法,极个别的选手被动时采用交叉步,跳步。
组图选自第一次直通萨格勒布大循环王皓对李平比赛的场景,图1-5李平发王皓中路偏正手位短球,王皓上右单步摆短。从图4中可以判断出李平发了一个不转的下旋球,王皓判断失误,摆短冒高。由于预料到接下来对方肯定会下重手,王皓右脚迅速后撤,准备防守。
图6-9王皓单步回撤,但仅凭这一步不足以平稳重心,王皓又使用了一个小碎步(垫步)。值得强调的是:选手完成每一板击球,几乎很难通过一种步法便可调整到最佳。高水平选手的连续击球,大都使用组合步法(如并步一跨步组合,侧身并步一交叉步组合,并步一跳步一并步组合等),且频繁使用小碎步。可以说,碎步在调整重心和连接下一个步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使用了碎步调整,但李平的来球十分刚猛,王皓刚刚调整好重心的同时,来球已经顶至身前,使其不能充分转腰发力(如图10)。
为反拉赢取时间和空间,王皓使用了一个非常少见的后交叉步,即左脚撤到右脚后面,在身体后方形成交叉,移动方向为右后方向。这是一个十分惊险的步法,有很大的难度,教科书中也没有介绍(如图12)。
从拉球的轨迹来看,这个后交叉步是成功的。王皓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了此步法,并不是简单的随机应变,而是体现了高水平选手在运动能力高度自动化条件下使用步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因此,我们还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影响乒乓球步法快慢的因素除了身体素质的好坏,更重要的取决于对对方来球的预判能力和反应能力,而这些专项能力主要取决于训练程度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