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劈吊和劈杀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动作与发力
(1)劈吊
动作:劈吊的动作相对较为柔和,舒展。击球瞬间,手臂和手腕有一个向下的切压动作,同时手指控制拍面,使拍面与球托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发力:主要依靠手臂和手腕的协调发力,力量相对较小,更注重对球的控制。发力过程较为平稳,没有突然的爆发力。
(2)劈杀
动作:劈杀的动作更加刚猛,有力。击球时,手臂快速挥动,手腕用力下压,同时手指紧握球拍,增加击球的力量。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具有较强的爆发力。
发力:需要全身协调发力,从脚蹬地,转腰,挥臂到手腕下压,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将身体的力量集中传递到球拍上,产生强大的击球力量。
击球点
(1)劈吊:击球点相对较高,一般在身体的前上方。这样可以在击球时更好地控制球的方向和弧度,使球以较大的抛物线飞过网去。
(2)劈杀:击球点一般在身体的前上方或正上方,且击球瞬间拍面与球的接触点更靠近球托的上部,以便更好地将力量传递给球,增加球的杀伤力。
球速与飞行轨迹
(1)劈吊
球速:球速相对较慢,因为发力较小,主要是为了让球以合适的速度飞过网,落在对方场地的前场或中场。
飞行轨迹:球的飞行轨迹较高,较平,弧度较大。这种轨迹使得对方球员难以判断球的落点,增加了对方接球的难度。
(2)劈杀
球速:球速极快,是羽毛球进攻技术中威力较大的一种。快速的球速可以让对方球员来不及反应,难以进行有效的防守。
飞行轨迹:球的飞行轨迹较陡,几乎是直线向下坠落。这种轨迹使得球能够快速穿过对方的防线,直接得分或迫使对方回球质量不高。
战术目的
(1)劈吊:主要用于调动对方球员,打乱对方的防守节奏。通过劈吊将球打到对方场地的前场或中场,迫使对方前后场奔跑,消耗对方的体力,寻找进攻的机会。
(2)劈杀:是一种直接的得分手段,主要用于在比赛中占据主动时,向对方发起强有力的进攻,争取直接得分。也可以用于压制对方的防守,迫使对方回球失误或回球质量不高,为自己创造下一拍的进攻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