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包裹(静态体验)
在球鞋刚上脚,系紧鞋带后,我发现这双球鞋在包裹上是有惊喜的。后跟爸爸级别的填充不要太美丽,真的很棒,你是可以明显地感受的出来,后脚跟和脚踝都被厚实的填充物所包裹着,真是非常不错的感受。
鞋带区域的包裹,也比较的紧致,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呢,由于鞋面采用了匹克的"surface"的科技,使得鞋面的弹性较差,前掌会有不贴和的感受。
球鞋包裹(动态体验)
在实战过程中呢,球鞋基本能保持静态时的包裹感受,但是前掌的不贴和感会比较明显,不过第一个鞋带孔到鞋后跟,你都是可以感受到球鞋对脚的包裹感。后跟处的填充也很舒适,也很有诚意。
在短板效应的理论下,永远是缺点会被放大,并且被记住,所以前掌不贴和感受给我印象更深,那如果以10分为满分的话,给这双球鞋包裹打分,我会给6分吧。
缓震
如果说到这双球鞋的缓震,真的是有太多可以聊的。先来看一下这双球鞋的缓震系统,匹克给到我们的是厚实的鞋垫,前掌独立"R-PAD"缓震材料,后跟匹克老牌缓震科技"三级缓震",就这样看来,这双球鞋无论是在缓震科技的运用上,又或者是搭配上,都是非常具有诚意的,那它的实际体验又如何呢?
这里我要先提出一个观点,好的中底感受不代表好的缓震。那这双球鞋给我的中底感受就是一个字"硬",无论是在日常的穿着,还是球场的实战,我真的感受不到它中底的下陷,硬梆梆的,这样子的一个感受给任何人都是会,留下缓震不好的印象。
包括我自己差点也这样对它这样评价了,其实这双球鞋的稿子早就写了,但是穿了stepback后,我又重新写一份。"你呀,要感谢stepback。我差点误会你了"它的一个中底感受跟stepback很相似,都是硬。
stepback是一双缓震上限不高的球鞋,究其原因是它中底薄。那反观这双球鞋,中底厚实,各种缓震科技的堆叠,当你拿到这一双球鞋,你的潜意识可能就告诉你自己,这双球鞋的中底感受一定是丰富的,舒适的,澎湃的,可是当你实际体验跟理想的相差巨大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它的缓震就那样,其实这样是无法避免的,但这样的评价又太过片面。
在实战过程中,它前掌的表现比较一般,会有一丝丝震脚,但不明显,不过它后脚跟的三级缓震的缓震就不错了,而且上限也比较高,我155的体重,后脚跟落地的时候没有一丝震脑壳的感受,所以在这双球鞋身上,它的缓震是属于一种让人记不住,但是又不算差的表现。
稳定性
球鞋的鞋面运用了匹克surface科技。这项科技确实有点东西,大大增加了球鞋鞋面的强度和韧性,但是也是牺牲了一些东西,等下会讲到。实战中,它的表现也不错,在你做一些侧移的时候,鞋面的形变不会太大。
球鞋有正常的外底加宽设计,中底的材料又比较硬质,变形不明显,再加上有一块精致的碳棒加持,使得这双球鞋在抗扭转方面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耐磨性与抓地力
球鞋抓地力的表现比较稳健,实战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打滑现象,这点得益于它密集的外底纹路,当然球鞋虽然外底纹路粗犷,厚度也不错,但是外底材料的耐磨性一般,在多场球下来,外底还是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磨损,有些可惜。
透气性
这双球鞋的透气性,只能用这个动作来表示,确实不太行,这也就是匹克这项"suface"科技的一个缺点,虽然保证了鞋面的强度,但同时也牺牲了球鞋的透气性。而且这项科技还有一个缺点,就是鞋面的贴合度会随着实战次数增加而变差,因为实战中,脚在球鞋里面动的时候,会把鞋面撑大,然而鞋面的弹性并不好,所以就导致鞋面无法复原,从而贴合度就会下降。
总结
我仔细地想了一下,这双球鞋身上到底有什么优点呢?我觉得除了硬朗的外观设计,不错的球鞋稳定性,其他方面就表现平平了。如果单论外观的话,我觉得它是一双合格的球星签名鞋,但论实战表现得话,我觉得还是过于普通了一些。不过不可否认得是,这双球鞋是带着当时匹克最大的诚意!
可惜现在霍华德不在匹克了,不然我相信拥有态极和霍华德的匹克,能玩得出更多花样来。那现在这双球鞋,市场价在250左右,如果单论实战性能我不推荐购买,但我个人是会选择买单的,我觉得这双球鞋算的上是匹克篮球鞋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产物。而且它的一个外观设计真的是深得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