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6在YONEX的产品线里一直都很尴尬,但也有着非常清晰的定位。尴尬之处在于它的定价,高不成低不就,清晰在于型号中含6的球拍,往往都是一个系列里涂装最小清新,性能最糖水的款,也是最适合新手和女性球友的款。YONEX新推出的疾光600也非常符合这个规律,简单的银蓝配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轻+软弹,在官方宣传中,其糖水程度丝毫不弱于"摸鱼到极致"的NR GZ。
薄又宽的扁担面拍框,几乎覆盖整个框体的长线槽,强度高弹性好的新碳素材料M40X,疾光600在拍框和主要材料上与NF700如出一辙。与NF700不同之处在于疾光600使用了一种名为VDM的减震网布,可以大幅降低击球时拍面的震动,同时拍框局部软硬和弹性做了调整,使得疾光600能够像NR GZ那样可以轻松将球送到后场,比较适合手臂有伤,力量技巧有限,移动速度较慢的球友。
我按照官方建议,给疾光600搭配了新推出的软弹控球型球线skyarc(空弧)。0.69mm的线径,控球型的定位,稍偏柔和的打感。猛地一看,这不就是翻版的NBG95嘛。不过虽然同为控球型球线,两款球线的外衣则截然不同。NBG95的表面像是一层涂层,而空弧则更像是NBG99那样采用了新的编织结构,以提升控制感。在打感上,两者放网的触感几乎相同,都比较柔和,吃球深,对球的包裹感很强烈,但在后场吊球,前场搓球时,skyarc的摩擦感则要强一些,并且弹性要明显优于NBG95。
搭配了25,27磅空弧的疾光600拥有很高的控制感,球在拍面的停留时间长,线床对球托的摩擦感强,仓促击球也不容易打呲,更容易打出多变,诡异的球路。这让我想到了球场上那些年纪在四十岁以上,球龄超过八年的大哥,大叔们。他们或许没有二十出头小伙的进攻,但却有很强的防守能力,他们应对中场球很少说去冲球速,反而是多角度,多变化的推球,让你的擅长的抽击无法发挥,消磨你的耐心直到你忍不住起球想进入防守调到你喜欢的对攻节奏下,然后,疯狂开始各种吊球,就是不杀。
话说到这里,经常换器材的球友应该也就知道疾光600大概是什么风格了。
疾光600拍头很轻,但中管比较软弹,拍框打感柔和,在对拉后场时拍面对球托有非常明显的包裹弹射感,这种拍框打感有点类似于NR900和弓箭10,但因为中管硬度远低于NR900和弓箭10,出上手用蛮力去对拉高远反而会有些泄力感,用了很大力但球却没弹射出去,有点穿线磅数比常用磅数低两磅时的那种体验,但当放慢节奏,将击球动作做的相对完整,疾光600又能较轻松的把球弹射到后场,只是这种击球感非常柔和,出球节奏也较缓慢,急性子是万万不能驾驭这款疾光600的。
总的来说,疾光600的打感与NRGZ非常接近,但又比NRGZ稍清脆一丝,拥有NR750般的轻快,中管硬度却明显比NR750低,适合发力完整,平时打球节奏也比较舒缓的球友,如果喜欢快节奏对抗和硬朗的击球感,那就可以不考虑它了。
网前控制是疾光600的绝对领域,低平衡点和破风框的设计,让它在前场比曾经最低平衡点的NR750还要轻快,且因为包裹感极强,网前也很容易下压,只是击球感有点软,一拍封死也很难有那种拳拳到肉的快感。虽然拍面震动降低了很多,但力量反馈,特别是大力击球时的力量反馈却也模糊了,配上空弧会略微发闷。
虽然官方推荐是搭配空弧,但在我看来,最适合疾光600的应该是软硬适中打感稍稍清脆的BG AS和BG 98。由于疾光600拍面击球感已经偏柔和,配空弧这样偏软,线径较粗的球线打感会柔和到发闷,力量反馈也会有些模糊,而BG AS和BG 98软硬适中,击球声音清脆,配上疾光600既能维持疾光600自身优秀的弹射感,也可以得到一个适中的力量反馈和相对舒适的击球声音,可以优化使用体验。
对于硬度很高的球线,如BG80/BGABBT,我是不推荐使用在疾光600上的,这类球线和疾光600自身特性完全相反,球线性能和球拍性能不仅不能互补,反而会削弱各自的优点,使得打感变得平庸。当然具体情况也要看个人喜好,钟情于固定某一款球线的球友也不是少数,只是建议大家在球拍打不顺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更换配线来调节打感,或许换了一种球线,就会迎来春天。
疾光600是一款极其糖水的球拍,软弹的打感,低平衡点都让它拥有了极低的上手门槛,只是这种柔和的打感略微有些极端,在搭配空弧后整体打感有些发闷,击球节奏都好像被放慢了半拍。如果你非常喜欢蹲在双打网前,又或者喜欢中场控制推挡,疾光600也是不错的选择。至于对拉后场,疾光600或许只能对入门不久的球友,手腕有伤的球友有所加成,对于爆发力大,力量足的球友,疾光600对拉后场或许会出现有力使不上的情况,更换硬度适中的球拍或增加穿线磅数能明显改善这种体验。
最后,尽管打感非常适合混双前场和力量较小的女性,疾光600的涂装实在有些过于低调,对比起DUORA6和AX66,差距犹如路人和公主。建议搭配更加鲜艳的颜色,甚至搭配粉色球线,通过撞色方案来提高球拍整体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