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洛迪兰

N9二代进攻加强版:李宁能量75C实战测评

2020-12-07 09:05:29  阅读[2721]
导读:李宁能量75C,拍头较重而中杆较软,杀球时能够感觉到中管的弯曲,但很快就能复原,无明显拖坠感。控制方面,能量75C拍面对球有很强的包裹感,力量控制上或许没有那些打感清脆,反馈清晰的球拍精准,但较强的包裹感却也带来了很高的容错率,放网时借助拍框对球托的些许包裹,适当调整击球时的随拍时长,也能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作为能量75(N9II)的进攻加强版,能量75C空拍平衡点达到了306±2mm,整体重量为87±1g,这样的参数在李宁羽毛球拍中仅次于N553与N901,实打实的大夯货。好在中管硬度偏软,拍框硬度也偏软,因为能量75C拿到手中重量感虽高,却也不至于断腕。配件搭配方面,我搭配了声音清脆的李宁1号线和柔嫩的GP2000平面胶,不过就使用体验来看,或许吃球更深的李宁5号线更加适合能量75C,具体还看个人用拍习惯。

N9二代进攻加强版:李宁能量75C实战测评图1

2010年李宁二代球拍推出以来,涂装和做工一直都是业内标杆,无可挑剔的精致。相比较配色大胆,涂装新颖的能量75(N9II)不同,能量75C的涂装风格非常低调。古铜色与哑黑色的搭配稍显成熟稳重,结合较高的重平参数,拿捏在手,不由得传来一丝稳重。且因正常握拍时,能量75C拍框内侧的大面积古铜色烫金会正对使用者,在灯光下略显一丝光晕,虽然低调,却也不会沉闷,涂装设计非常协调。

长久以来,李宁球拍都讲究整体传导感,而非一味追求弹性。具体体现在:大力击球时,即便杆软头重,也不会因中管形变过大而产生拖坠感;杆硬头轻亦不会因形变过小而发力不顺。能量75C拍头较重而中杆较软,杀球时能够感觉到中管的弯曲,但很快就能复原,无明显拖坠感。由于拍面软,中管软,能量75C杀球时比较讲究发力的完整性,仓促发力会有些许粘滞感,但当将动作做完整,又觉得势大力沉。

N9二代进攻加强版:李宁能量75C实战测评图2

能量75C拍框中部有一个内外翻转的过程,据说能够提高势能。在我看来,主要还是提高了球在拍框上的停留时间,能够很好的将球包裹,增加了力量作用时间,提高了击球威力,同时这种包裹感也能增加球拍的下压感,进攻更加顺畅。优秀的下压感与充足的包裹感是能够是杀球重而尖的保证,下压感不足会造成杀球线路过长,降低了进攻威胁性,而包裹感过低又会减小蓄力时间,力量无法有效传递到球托,造成体力的流失。宝哥爱用“拍框软+中管软”的球拍,自然是有道理的。

在控制方面,能量75C拍面对球有很强的包裹感,力量控制上或许没有那些打感清脆,反馈清晰的球拍精准,但较强的包裹感却也带来了很高的容错率,放网时借助拍框对球托的些许包裹,适当调整击球时的随拍时长,也能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唯一的缺陷在于由于能量75C整体较重,前场封网会显得不够灵活,器材的长处与短板,也只能用技术来升华或弥补了。

速度是能量75C的短板,毕竟重平参数高,灵活度和挥速肯定是要比能量75(N9II)差一些。且因拍框软中管软,出球也就略显拖沓,应对平抽挡时仓促一些。不过因为中管软弹,拍面较大,在接杀防守时,能量75C要比相似重平参数的球拍轻松很多,完全可以借助拍头惯性和中管弹性,将对方的杀球回顶到位。

N9二代进攻加强版:李宁能量75C实战测评图3

作为能量75(N9II)的进攻加强版,能量75C的优势自然是杀球了。这是一支很好下压的球拍,下压感要比我的N501强出许多,与能量75(N9II)对比,能量75C不仅杀球效果更好,杀球的难度也降低了很多,一些脚步不够到位的球,用N9II或许只能放弃下压,用能量75C却可以借助拍头惯性保持下压。同N9II相似,由于框软杆软,要想追求最好的杀球效果,还是要保证动作的完整性,仅仅依靠手腕是很难驾驭它的。

作为能量75(N9II)的进攻性能延伸款,能量75C拥有更高的重平参数和更强的下压感,同时保留的框软杆软的物性,很适合那些喜好能量75,又偏爱进攻的球友。能量75拥有几款相似打感,重平参数不同的性能延伸款,业余爱好者状态和参与的项目往往都是不稳定的,根据情况适时更换战拍,就好像在排兵布阵,也别有一番滋味,或许性能延伸意义就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