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左手持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正反手没明显短板,小球技术细腻,绝活是两面弧圈球的超高旋转。2002年,波尔击败了王励勤和孔令辉,获得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冠军。2003年1月,波尔首次成为男子乒乓球选手世界第一。2005年,波尔获得世界杯男单冠军。2008年,波尔获得比利时列日世界杯亚军。2016年8月,波尔在里约奥运会担任德国代表团旗手,并率领德国队收获乒乓球男子团体项目铜牌 。2017年,乒乓球男子世界杯男单亚军。 2017年12月,获得2017国际乒联"年度最佳男运动员" 。2021年8月6日,蒂姆·波尔与奥恰洛夫和弗朗西斯卡组成的德国男团获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团亚军。
放眼乒乓球的历史,波尔的冠军肯定不是最多的那种,但你需要考虑到一个背景,那就是国乒资源的巨大投入不是外协选手能比的,所以国乒垄断了很多乒乓球的冠军其实也是顺理成章的。国乒是举国投入,波尔所能获得的资源那是完全没得比。而且乒乓球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积累过程,你需要好的教练,需要好的陪练,需要队员之间的高规格竞争,而且需要非常多的后备力量的投入,甚至乒乓器材的辅助也是不容忽视的。打个比方,国乒的资源可能是“一桶水”,而波尔的资源可能就只有"一杯水"。波尔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能取得如此佳绩,我觉得已经弥足珍贵。更何况,乒乓球运动并不是成王败寇。对于大众而言,波尔带给了我们许多精彩的比赛,而且他自己也拍了不少乒乓球技术教学片,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了很多实事。波尔对乒乓球的热爱,更是会潜移默化地激励每一个乒乓球爱好者。
TTD曾经邀请波尔亲自参与波尔alc的测评,按照波尔的介绍,他之所以改用波尔alc,而不是继续使用vis,是因为他想要更好的速度。而且vis与波尔alc拍肩不同,所以波尔alc的重心会更拍拍头一些,更利于发力。
波尔alc和vis我都打过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以同样的配胶来看,波尔alc确实是显得速度更快一些,因为波尔alc会比vis更透一些。不过速度的差异其实不是关键,两者最大的差异就是vis更喷弹,而波尔alc更线性。如果搭配狂飙的话,vis确实明显比波尔alc要喷,出球质量也更高。但如果搭配正手外套,你都用拉球的手法去进攻,你会发现vis和波尔alc的拉球质量其实差异不大,而波尔alc制造旋转的能力会更强。但如果你正手去击打,vis确实是更喷弹的,而波尔alc就显得不喷。vis可以说是拉打皆宜,而波尔alc击打威力确实比vis会更弱,但拉球的话,其实波尔alc不比vis明显弱,前提是都不配狂飙。
我们拉球的动作是一个复合的,是撞击和摩擦的结合,那么这就会出现一个状况,要么撞击多一些,要么摩擦多一些。你不太可能撞击最大化的同时,摩擦还能最大化。换言之,撞击就是和往前发力,摩擦是往上发力,你往前发力最多的同时往上又最多?这肯定不可能的。表面上看波尔alc弹性那么好,它不是弧圈球底板,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弧圈球底板本身就需要弹性比较好才行。实际上968这支弧圈球底板,它的弹性也不低。波尔alc的逻辑是这样的,它弹性好,所以你就不需要往前撞击太多,你只需要专注于摩擦就可以拉出非常好的弧圈球。但如果你拿波尔alc狠命的撞击,那么它的弧线是比vis低的,这就肯定不行了。
而且考虑到波尔是两面均衡,你反手发力肯定没正手充分。所以波尔alc的弹性是不低的,但它依然是一支弧圈球底板。我们用合理的拉球动作,使用合适的套胶,结合波尔alc去拉球,它的拉球其实是很转的,而且正反手弧圈球都很犀利。同时,相比别的底板,波尔alc的反手是相当出色的。
所以,使用波尔alc,你必须重点关注摩擦,不要像vis那样去使用。而且波尔alc本质就是弧圈底板,这板子拉球的威胁更大,击打的威力其实相对更弱。昨天我又用了波尔alc,当时拉打都试了,击打过去的球确实没vis喷,甚至会被打回头。但如果我故意控制击打少一些,多摩擦一些,出球的质量就会更顶,球其实比vis搭配外套更转一些。
当然了,一支底板好不好用,关键还是配胶。我目前是打的st手柄的w码的波尔alc,正手赤龙,反手k3,基本上完美的配胶了,两面弧圈球都很转,而且小球很好控,堪称外置版968。而且两面外套都不需要刷油,手感不会因为膨胀油失效而变化。千万记住,波尔alc这支底板多制造一点摩擦,进攻威胁会更大。撞击太多,旋转降低,速度提升有限,进攻的威胁反而是弱一些。不过反手k3是韧性比较强的,要使用的话需要考虑是否能驾驭,k3的海绵硬度是德系53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