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初体验:熟视这双顶级款战靴,小生没有本田那么好的脚法,也没什么远大理想。在拿到这双鞋开始,我只努力地想怎样完美驾驭它。我脚长约25.3厘米,而球鞋的尺码为40码(JP255)。试穿的时候除了前掌有些挤脚,鞋舌有点顶脚背外,其它都还好,没有出现顶脚趾头的状况。
场地:周末热身赛,穿上球袜,再穿上球鞋,感觉还行,跟之前的试穿差不多,也没发现顶脚趾头等不适感。接着就是关心MD大底与场地是否兼容的问题了,先说说这块场地,人造地毯渣草,恶名昭彰,残害FG不可计数,每寸草皮都洒满了球友肉痛和悔恨的泪水。这真是问世间情为何物,两岸猿声啼不住啊。
踩进球场,发现后钉竟然几乎能完全吃进场地中,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而日系球鞋有鞋头上翘的设计传统,前钉反而暴露了出来。首先我要考虑脚踝的感受,没办法,脚踝已经伤过多次,也是一朝被蛇咬,处处闻啼鸟。但我很快就发现,我暂时还顾不上脚踝,先要担心我的膝盖了。后钉死死地扎进草里,试了试转身,脚底被锁死,这抓地力也太夸张了吧,稍有不慎可能膝盖就废了。
实战: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我一直小心翼翼的,就连鞋带不知不觉松开都没察觉。随着比赛的提速,我尝试了很多急停,转身,变向的动作,膝盖和脚踝也没给我反馈任何不适的信息,这又是一个令我意外的现象。消除了后顾之忧,一下心情就放飞了。于是仗着有力量靴撑腰,我愈加的放荡形骸,与几个猛男对脚也十分豪放,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受伤啦。另外,在争顶的时候,我感觉跳得比以前高,而实际上我身高很平庸,不知道是不是球鞋的问题。高高跳起,落地的刹那感觉妥妥的,应该是后跟的WAVE减震片发挥的作用吧。
带球:不少人都反映脚内侧的摩擦条会影响盘带。不过由于我个人更多时候习惯用外脚背带球,所以对这个问题持保留意见。无回旋三代放弃了前代的袋鼠皮面料,被很多追求触感的球友诟病。但在我看来,射门也好,带球也罢,主要靠自己的脚感,也不差那一块皮。
传接球:短传非常稳定,发力很实,有时不停球一脚传球,即使吃球部位偏了,出球的方向也没受太大影响。接一些难度球或断对方直塞半高球时,有时即使是勉强够到球,但鞋头的摩擦条也发挥了作用,辅助把球卸在你控制范围内。之前因为看到前掌钉太长,担心影响长传,后来发现多虑了,只要吃球部位准确,球的高度和准确度都可以让你满意。
射门:应该说,无回旋最大的卖点就是体现在它的射门。作为主打属性,在第3代产品中,它的摩擦区域就像超级赛亚人一样,再次变身。第3代的摩擦区域由前代的内嵌式摩擦粒换成了放射状排列的摩擦条,无回旋区域改用所谓的“纵回旋”新材料,据说射门时旋转量比前代要高出17%。写到这里我不禁莞尔,这种自身的感受岂是数据可以体现出来。日本人是出了名的一根筋,什么都要靠数据量化,但又不得不佩服他们的严谨。
说到射门,“无回旋”,“纵回旋”其实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电梯球”。在我个人心目中,要论“电梯球”,前里昂的巴西球星儒尼尼奥可算是鼻祖,号称30米内定位球当点球来踢的神人,但以前更多人称之为“S形任意球”。
从小看过《足球小将》的球迷,都把本田圭佑成名前那段励志的经历看作是大空翼的翻版,而南非世界杯中对阵丹麦时那脚神似大空翼的“蝴蝶球”更是使战靴和其主人一球成名。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选择足球鞋,也是通过观察我们喜爱的球星,而后被他们所穿的战靴和所表现出来的风采所吸引。而大部分的球鞋也都是根据这些球星的测试和实战感受加以改进,为的也是提供给球迷更好的体验感和辅助功能。
在比赛中,由于我司职后腰,位置后撤得比较深,绝少有射门机会。30分钟下来,没捞到一脚打门。只能在场边对着墙壁练了几脚射门,说实话,纵回旋没有太大感受,不过踢内侧弧线球确实还是有辅助作用的。
细节体验报告
尺码:虽然试穿时,JP255对我来说是刚刚好,但踢了半小时不到的比赛,我右脚的第二根脚趾头已经被顶出淤血了,疼得几乎跑不动,所以如果试穿觉得刚好的哥们,建议还是买大半码。
后跟:高耸的内跟定型不错,防滑内衬对脚后跟包裹得很好,跑动时也没有发现会磨脚后跟,而有些球友反映的会磨脚踝现象暂时没发现。
鞋舌与鞋垫:单层的鞋舌面料轻薄,鞋带绑紧也不会压迫脚背,但透气性却奇差无比,穿了一会儿,球袜都有点湿了,有点像净桑。鞋舌不会在剧烈的对抗和跑动中跑偏,但要吐槽的依旧是鞋垫,虽说顶级款在鞋垫多了一块缓震胶,但早已被踩扁了,鞋垫也被踩得很薄了,手感跟鼠标垫差不多。美津浓对鞋垫的态度还是不够用心。
鞋钉:后跟钉外侧比内侧的稍短一些,与波浪状的WAVE片相结合,可以缓解脚踝的负担。特别是起长传球和罚任意球时,往往脚掌的重心会向内侧过度的倾斜,这个设计就避免了过度倾斜时对脚踝的伤害。鞋底的第一跖骨位置的鞋钉改为呈三角包围形状,不但不影响抓地力,也避免了前代鞋钉咯脚的现象。
鞋面材料:外脚背鞋面的PrimeSkin超纤面料,广告说可与天然皮革匹敌,反正我是没感受到,触感跟袋鼠皮还是没得比。
总结:
Ignitus无回旋应该是目前市面为数不多的纯力量型球鞋。以往我只注重掌控和触感,对力量靴毫无兴趣,对此类型的球鞋第一印象就是笨重,会消耗掉过多的体能,也影响到脚感和动作频率。但拿到这款球鞋,我就有点讶异,居然如此轻盈,感觉比回力布鞋还轻一些,这就颠覆了我对力量靴一向的偏见。
之前,看到这款MD大底的官方说法是可以在人造草甚至硬地场使用,我看着表示很怀疑,想到周末准备实战的那块哀鸿遍野的渣滓地毯草球场,就让我背脊发凉。上场实战前,我就好像即将被绑缚刑场的江洋大盗,心里升腾出一股悲壮感,大有为EZ事业献身的觉悟。正可谓是问君能有几多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但之后半小时的实战,却让我体验到人鞋合一的畅快感,看来广告所说的并非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