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攻及加转拉
原本以为完全不灌的高硬与高密度海绵在手上的感觉会比较闷,比较不走球,但上手后却意外的好打,很弹很走球,海绵与胶面的活性很好,快攻的出球快且顶,指向性不错,但弧线较低平,动作一有散乱便会下网出界。手感反馈较狂三也意外的清晰不少,但与打透胶片的通透感相比还是逊色的,只是在手上的感觉更加有数而已。得益于狂二高密度的海绵,使得狂二的击球质量极为稳定,且因为其胶粒结构与胶面硬弹的原因,令狂二的出球不会因为胶面的高粘性而有较大的能量损失,进而把高密海绵硬挺的弹性与厚实的底劲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手上的反馈就是狂二的手感硬且顶,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国人力量不足的弱点。然而在加转拉的情况下狂二却并没有较前代粘套有大的改观,出球虽然又转又低,但速度不快,且弧线近网,与狂三相比狂二的这种加转并不能成为一种比较有用的得分手段,很多情况下用于过渡倒还效果不错。由于胶片整体硬度太高,致使其在薄摩擦的情况下包裏感远不如狂三,大大限制了出球的威力,且因为弹性太强,使得狂二对板型非常敏感,稍有不慎或撞击成分多一点就会失误或使得出球质量严重下降。因此用狂二拉较高质量加转宜用很薄的摩擦,手臂自然放松收并尽量加速挥拍,撞摩比在1比9及以上甚至只有摩擦,严密控制住板型,利用狂二胶面极好的摩擦力能很轻松地把半出台来球拉成干转弧圈,并及时还原好动作,可以为下一板的衔接创造出很好的条件。
控制及搓球
摆短方面确实不是狂二的强项。之前提到的狂二弹悍的胶片弹力与表面摩擦力使得狂飙2对来球的旋转非常的敏感,比狂三还灵敏不少,尤其在小球摆短时很容易吃对方的旋转,对旋转的判断略有不准就会冒高或下网。除此之外,狂二的摆短其实并不难控制,不会像一些外套那样显得虚弹,很容易摆的太长或太高。因为毕竟是高密度海绵与粘性的胶面,摆短再不济也能胜过不少涩套,只是与红大妈的产品作横向比较确实有所不足。因此用狂二摆短时,要很充分并准确地判断出来球的旋转与其他运动情况,集中并保持注意力,并及时调整好板型,不宜过多加力或有多余的动作。刚开始会有不适,但多次击球,发现总结出规律其实也不难驾驭,超高的稳定性也便于其使用者摸索出相应的解决之道。有得必有失,反之亦然。得益于狂二强大的旋转能力,在劈长时可以很舒服的把球摩擦的又快又转,且轨迹飘乎,时常可以打出直逼底线的急长球,会给对方的起板造成不小的难度。台内挑打的方面,基本上与快攻无异,需要更多的用小臂加力,出球快,但弧线仍然很低平,需要准备很充分才行。
发力前冲与相持,快带
令人惊喜的是,发力进攻下狂飙2并不难打透,相反甚至比我原来的那块39度的neo普狂三要显然好透些(都没有灌),且威力不凡,速度,旋转,应有尽有,弧线非常的低平,压迫性极强。且可上手的范围完全不输狂三,半出台稍微长一点,或台内稍高一点的,都可以加力打透冲过去,且威力不减,起板离台越近紧迫性越强,得分率也越高。这就不得不提起红大妈海绵胶粒片的一个特色,把海绵胶片胶面朝上辅开平放桌面,用手按压其边缘,发现形变的胶面会带动挤压下方的胶粒陷入海绵之中,而中间的胶粒形变几乎观察不到,近乎于没有。同样的情况,在击球时也在同时发生,胶面形变后,胶粒陷入海绵里,利用海绵片与胶面的弹性把球回弹出去,而胶粒本身并没有产生大的回弹力,更多的只是起到一种缓冲与媒介的作用。这一点在狂二上的感受尤其明显,由于胶粒比较粗大且更硬挺,发力击球时,胶面形变裏住球以后,胶粒也更容易陷入海绵里,且由于狂二的海绵密度很大,加上硬质的胶面,致使其回弹力也很大,吐球更显酣畅,且吞吐更快。因而吐球感与吞球的感觉反馈相比可以说极其的明显,甚至到了可以掩盖住吞球感的地步,因此有不少人感觉狂二很硬顶,也正源于此。又因为高密度海绵的原因,使得回球的质量稳定性有了充分的保障,独特的整体胶片结构可以使海绵与胶粒片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使胶片哪怕在大力量击球下也不会产生塌陷式的损耗性形变,极大降低了掉球的概率,可以使胶片源源不断地输出稳定的出球质量。得益于此,狂二的借力快带的效果也甚是卓越,不像很多其他国产高粘性胶片那样有较大的滞重感且吃发力,可以比肩甚至是超过一大片的涩性外套。
提到发力进攻,就不得不提连续性的问题,很多人诟病的狂二连续性不好的问题,其实是由于狂二的前冲实在是太快太转太顶,致使对方的回头球也会显得又快又顶,使用者往往来不及还原动作球便已扑面而来,很容易造成狂二连续不好,偏向一板过的错觉。这只能说明狂二的爆冲如同一把双刃剑,用不好很容易误伤自己了。但若准备充分,连续拉冲狂二完全可以胜任,打透的情况下狂二不仅会制造旋转,对来球的旋转也不会像小球那样特别敏感,反而可以增加出球的稳定性,不需额外发力,自然加力打透即可。由于狂二吃发力的说法早已流传甚广,很多人信以为真,但与拥有如此强大弹性,大中小力量下都很走球的胶片相比确实十分的矛盾。要打透的话,狂二吃的并不是发力,尤其是40+的时代,狂二吃的是动作与使用者的定力,动作一有不规范,注意力稍不集中,便会各种失误,尤其是对于基础不大牢靠,动作尚未规范成形,毫放派的野球党而言,自然会很不好打,要弥补不足自然会无脑发大力了。另外,用狂三的手法想大力量下用狂二持住球确实比较困难,狂二的吐球确实太强了。用狂二打拉冲,手臂的协同发力鞭击效应要非常嫌熟,板型更要到位,不能乱晃,否则伤肩也在所难免,这也是与狂三的较大不同之处。
别的不谈,纵观狂二胶片,"力量"与"稳定"二词贯穿其本身,只要预判准确,动作规范,打狂二是怎么打怎么上台,想来个失误都难,质量都不带差的。无论是大小力量还是怎样的技术特性,狂二都将这两个词真正贯彻其中,极有个性,直令人拍案叫绝。
总而言之,狂飙2是一块极有力量,极具稳定性,控制略有不足,容错有些欠缺,但性能全面,且某几项指标特别突出的好胶片,运用得当的话,重则如重炮轰击,轻则如外科手术刀,威力不凡,酣畅淋漓,尤其是那种让人着迷的自信感,较狂三来的更强,更厚重,赋予人以不管什么球都可以高质量回击的底气,哪怕是技战术比较单一,也可以让对手忌惮三分。
如果要配狂二,尤其是有机版本的话,我个人建议可以配纯木,与一些吃球好,或不怎么走球的纤维板,也可以用的。哪怕打比赛狂二可能会有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平时拿来训练会越打越爽的,尤其是现在球改为40+了,狂二不再现原来那么偏科,不像以前那么死吃转了,弥补了一下控制上的不足,在快攻打法复兴的潮流下也更显得相得益彰(快攻等方面突出,没有明显的短板)。总之,选择狂二,也可以算是一种不错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