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球在球拍上面停留的时间越长,球拍的控球性能就越好吗?
两者未必是如您理解的简单正比关系,需增加两个前提:
1.在球拍级别类似的情况下;
2.在人性与物性共鸣的区间里。
控球与“球拍弯曲点”有关
控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在此我们不得不提一下,一些被行业称为“隐形参数”的概念。
其中比较容易理解的一个参数就是“球拍弯曲点”,即球拍挥动击球时,整体弯曲并形成一个弧度,这个弧度的顶点,也即球拍的弯曲点,越靠上越有利于控球,越靠下越有利于发力。
那些拍杆太软,被人称为“棉花杆”的中低端球拍,跟中高端的中硬特硬拍比,球在球拍上面停留的时间明显长,但控球却更为不利,就是因为这种软拍杆的弯曲点范围比较大,所以造成了控球的困难,在类似的级别的前提下,包括弯曲点在内的“隐形参数”会控制在统一的标准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讨论控球的强弱。
球拍与人产生共鸣,方能发挥控球性能
第二点是涉及到使用者的因素,物性如球拍与拍线构成的弹性环境。打个比方,会在0.003至0.004秒钟内把球弹出线床,而人性,最重要的就是爆发力,刚好可以在0.003-0.004秒这个时间范围内,完全爆发出来,人性与物性即实现了最大的共鸣。
共鸣就像物理现象中的共振造成最大振幅一样,在这个频率范围,较小的周期振动就能带来较大的振幅。
正如共鸣让你的击球力量效率最优化,四两拨千斤,手感最酣畅。在这个物人共鸣的区间里面,我们才能说,球停在线床上面0.004秒,比停留0.003秒,时间要长一点,所以控球性能好一点。
磅数越高,真的控球性越好?
第三点要提及一个常识,专业选手喜欢硬拍上高磅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提高控球精度。
而越硬的球拍,越高的磅数,其实触球时间是越短的,这一点跟你提到的理论刚好相反,因为当你力量不好的时候,你出手的时候运动神经必须计算 “自主力量+球拍弹性+线床弹性” 三个值。
而专业选手因为本身的力量很好,他们反而追求精确度与球路这些标准,于是出手的时候只希望运动神经计算 “自主力量”这一个值,另两个弹性值,通过加高硬度,让其趋于0,于是达到理论上的极简控制。另外一点,越高磅,球拍的线庆形变度越小,出球的镜面反射效果越好,这个也是能提高控球性能的。
业余爱好者勿一味拉高磅
职业选手喜欢的球拍类型,是球在球拍上面停留的时间较短的那种,原因很简单,球停留的时间越短,能量损耗越低,所以得到的控球性能就越好,发多少力就是多少力。
放眼望去,专业选手喜欢的球拍,几乎都是硬拍穿高磅,不足为怪。然而,业余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千万不要一味东施效颦,因为专业运动员掌握标准的全身发力技术并最终通过手腕的方式表达出来,能形成异于常人的爆发力,所以他们可以超越硬度的门槛去追求更低的能量损耗的。
业余爱好者最好量力而为,在控球前想想自己能驾驭的球拍与线床的硬度有多高,这才是最现实的问题,如人饮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