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
如果仅就我个人并不出众的审美来看,Air Jordan 30的外观足够出色。跳出时间的局限,我想说Air Jordan 30的外观其实延续了Air Jordan系列一贯的简洁和实战风格,同时像它的29位前任一样极具辨识度。
流线型的鞋身充满了速度感,后跟硕大的“XXX”字样组成的篮网图案也充分体现了Air Jordan系列一贯对速度的追求。同时,这样的设定带来的视觉冲击就好比二十多年前Air Jordan 3发布时人们第一次看到爆裂纹和开窗的气垫一样。而光滑的鞋头造型其实也是延续了从Air Jordan 6以来整个AJ正代系列的设定,究其原因只要是对Air Jordan系列稍有研究的朋友恐怕都知道,在这里就不详细复述了。而在外观上另一个值得说一句的部分还有鞋帮的不对称高度设计,据设计师Tinker介绍,这样的设定除去功能性的考虑外,灵感亦是来自无比经典的AJ12的不对称设计。但作为一个穿鞋无数的老鞋迷,我还是愿意一厢情愿的认为这是在向帮助帮主创造那个伟大的最后一投时穿着的AJ14致敬,毕竟只要稍稍对比,就会发现它们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鞋帮样式。
而粗略的看上去,整双鞋的鞋底部分几乎与Air Jordan 29一模一样,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不论是中底还是外底都更换了全新的纹路。特别是在外底部分,纹路较上一代更粗也更深。对于在球场上善于打后卫及前锋的朋友们来说,绝对是一个福音。但面对这恐怕是签名鞋历史上第一双完全采用了前作鞋底样式的新款。相比AJ10遍布传奇纪录的外底,以及AJ20开创一个时代的I.P.S缓震中底科技,我的内心还是奔跑过了几匹草泥马。
科技
Air Jordan始终代表了运动鞋科技的发展方向,时至今日近八年的时光倏忽而过,但一款款杰出的AJ球鞋的问世,依旧印证着这句话。具体到
Air Jordan 30身上,其最大的创新来自于有编织,针织和3D打印材质混合而成的鞋面,在此之前包括Air Jordan系列自身在内,还没有任何一双篮球鞋采用过这样的材质设定。尽管听上去这样的材质显得十分复杂,但就实物而言,仍旧可以称得上是极简。
纵观整双鞋的鞋面,几乎找不到任何一处多余的部分,而这样的设计难免令人联想到十余年前由AJ17和18开创的Air Jordan系列的简洁之顶峰。值得多说一句的是,全新的鞋面材质除了打造出简洁却不失细节的外型外,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令整双鞋的透气性较上一代有了显著的提升。要知道,AJ29透气性之差几乎让我穿过一次就不想再穿第二次。但客观的说,但就透气性及鞋面的支撑及保护性来看,即便是横向去比较AJ系列的诸多前作,AJ30也并非官方宣传的那么的完美。
采用3D打印技术制成的鞋头部分,既美观又可以起到对脚趾的保护作用。
领口及鞋舌的织物十分柔软,鞋舌上的地图标记似乎也是在向AJ9的同样元素致敬。
整双鞋最醒目的部分莫过于后跟由“XXX”字样变化的篮网图案。
至于鞋底部分,前面已经交代了从外观上看去与AJ29几乎完全相同,其科技也延续了AJ29的配置,仅仅做了十分细小的差别。用设计师Tinker的话说,是因为AJ29的中底科技已经做到了极致,因而在AJ30上才会延续这样出色的设计。但我大胆的猜想这或许是某种妥协的产物,也许是因为临近发售日期,但创新的科技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难以量产,因而不得不采用前作进行改进。毕竟不仅是在整个AJ正代球鞋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眼近20年来诞生的全部球星签名鞋系列,恐怕也的确找不到这种几乎毫无变化的“创新设计”。
较上一代有所改进的中底系统FLIGHTSPEED,实战中着实感受不到区别。
鞋底的纹路有所改变命令抓地性能更为出色。
来鞋垫表面摩擦胶条的特写,不得不说这样的设计的确能有效的减少运动时双脚在鞋笼内的滑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