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线孔(Shared Hole,又称“共享孔”,“双线孔”),在球拍发展历史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技术。在这些孔位,同时容纳横竖两根线,通常呈90度交叉。
在网球这项运动的早期,受制于材料技术的限制,要在不到70平方英寸的拍面塞下横竖各十几根球弦,对线孔的开孔位置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球拍的2,4,8,10点附近位置,两个过于接近的线孔若是受到纵向和横向不同的两种力的作用,球弦的切割作用(那个年代还没有护线管)很容易让两个线孔最终变成“一个线孔”。因此,在这些重要位置的共线孔设计应运而生,优点在于设计简便,不用过多考虑关键受力部位的压力,使得球拍耐用度增加。这种设计一直延续到了碳素材料和护线管的广泛应用。
随着
网球拍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碳素材料的广泛使用,球拍的拍面也逐步增大。对于球拍设计设计师来说,再也不用为在略显“狭窄”的拍面里塞下那么多横竖线而头疼了,共线孔的设计逐步被摒弃,而共线孔在现代球拍设计中的缺点也日益显现。
首先,共线孔的寿命远短于一般的线孔。
对于现代球拍而言,护线管几乎是必备的(Prince在推出O3大孔前,曾经尝试过无护线管的设计)。由于护线管往往是相同材料,一次成型的,而在共享孔位置的护线管则最容易损坏,而一旦损坏,球线和球拍之间的相互作用势必受到影响,轻则影响手感,重则损坏球拍。
其次,对于很多穿线师来说,共线孔的存在就是一场“噩梦”。
由于共线孔逐步被弃用,现代球拍中遇到共线孔的情况越来越少,个别穿线师就很容易犯上面的错误,造成少穿一根或几根线的情况出现。虽然现代球拍的材料都可谓经得起“千锤百炼”,但少穿线带来的影响还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另外,在实际穿线中,若是软硬线搭配,先硬后软,则穿线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为此,诸如Prince这种喜欢剑走偏锋的厂家,曾经开发出双孔的共线孔(共线孔处有两根线管,分别穿横线和竖线,如上图),而这样的线孔的寿命可想而知。
最后,共线孔中横竖线共孔究竟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这一点未有定论。存在即是合理,虽然共线孔已经不再是主流设计,但仍有厂商选择这种“传统”的设计,必然有其合理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两线四结和子母线盛行的今天,同一个孔里挤下两种不同材质的球线,相互的影响必然不会太好。因此某厂商在最新一代的球拍中,取消了这种设计,或许也是对市场的一种妥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