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卡45曾经是国家队女队的御用底板,使用率一直都很高,45的底劲其实不是人们所说的那么差。但45的底劲到底行不行,关键还是看配胶。你说它底劲好,那么证明你配胶好,配胶合适。国家队用特制狂飚刷油,反手甚至也是特制狂飙刷油,所以45就显得底劲比较突出了。但如果你给45配市场版橙海绵刷油,那么它的底劲就显得一般了。
斯蒂卡45是用的比较薄的碳层,当然了,这个薄是相对斯蒂卡自己的145或者290而言的。单说碳层的厚度,它的纤维层的厚度其实和蝴蝶alc类似的,不过应该比salc要薄一点,或者是差不多。45是外置纤维板,但因为它是淋巴面材,而且又是阿尤斯大芯,所以实际打起来这支板子挺像内置的那种感觉,或者直接说45其实有点像加强版斯蒂卡clcr也行。斯蒂卡45手感明显不像桐木大芯的林a或者樊a,也不太像vis。尤其是当你正手给斯蒂卡45配外套的时候,更加能感受到它特别像阿尤斯大芯的内置,有点像龙五那种,就是外软内韧,越发力越扎实的感觉。
我以前也给斯蒂卡45配过正手狂飚三,但这次我直接跳过狂飚三,因为众所周知,你贴狂飚三,斯蒂卡45的表现就那样。不算弱,但也不算强,它贴狂飚的速度和底劲都比较中庸。于是,我贴了正手挺拔mxs,反手岸度r47。正手攻球,mxs没表现得特别透板,甚至还感觉比较闷。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个mxs对45来说偏硬偏韧了,后来我换了正手套胶之后才明白。就当时的感受来说,mxs出球速度确实比狂飚还是提升了,虽然有点发闷。45贴外套持球感也是很不错的,它并不依赖正手狂飚的粘性。这个与vis略有不同,vis正手不贴狂飚的话,贴很多涩套,它的弧线都会显得偏低平了一些,而且旋转不充分,不透板之前,很难拉出强烈的旋转。斯蒂卡45这个时候是有优势的,它贴mxs,那个旋转就很充分了,旋转比vis贴mxs要强烈许多。虽然vis的速度和底劲是众所周知的,但正手贴涩套的话,斯蒂卡45的旋转可以说“碾压”vis的。其实从配胶这个事情上来分析,斯帝卡45是为涩套优化的,并不是为狂飚优化的,所以45贴市场版狂飚三表现一般,倒也是顺理成章。
确实是手感有点发闷,而且有点过头了,不过这个应该是配胶不合适。即便如此,mxs配斯蒂卡45的弧圈球表现还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弧线相当诡异,下扎非常明显。但似乎下扎过于明显了,正手拉冲的时候,板面触球的角度如果有偏差,它甚至会往下栽,直接下网。旋转是真的强烈,很少有套胶结合底板能有这么强烈的旋转,毫不夸张的说,45配mxs的旋转是超过了蝴蝶底板配蝴蝶t和D套的。虽然发闷,但mxs的进攻威胁确实是超过了市场版狂飙三的,以为球速明显更快,出球明显更顶,而且mxs的底劲也比橙海绵狂飙刷油要好一些。退台拉冲,你用45配狂飙确实会感受到发空,但用mxs拉冲,就觉得非常的扎实,不会有明显的发空,但确实难透板。
反手的岸度r47,依然有点发闷。后来我才知道斯蒂卡45其实更“喜欢”软一点的涩套,配硬的反而不太好到。因为斯蒂卡45本身韧性很强,刚性也强,纯碳的刚性是完全没问题的,如果配胶再硬一点,那么就难透板了。但就算有点发闷,毕竟也是外置,反手的速度和底劲还是容易发挥的。旋转是真的强,这就是45的真正实力!它配外套的时候,配涩套的时候就能展现出来。只能说vis确实更适合狂飚,两者组合,速度和底劲都很出色;但vis配涩套的时候旋转是明显的短板。45就不同,它配涩套,旋转就非常突出,应该是最佳的那种,而且韧性和刚性都非常强大。无论正反手拉冲下旋,那都是很强很强的,拉球瞬间的咬球感非常强烈,出球的旋转非常强烈。
斯蒂卡45,很明显的,它的本质还是适配外套的底板,配狂飙反而显得中庸或者平庸。当你给它配两面外套的时候,你就得到了非常非常多的旋转,这个旋转一般是外套的短板。45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让外套涩套的旋转媲美狂飚三这种粘套,虽然45会因此牺牲一点速度。但都懂的,外套本身不缺速度,它缺的是旋转。如果你要免刷油的配置,还要能媲美狂飚的旋转,那么斯蒂卡45配两面适合的涩套,这个配置是值得考虑的。
搭配外套,如果蝴蝶把底板的速度做到了极致,那么斯蒂卡就是把底板的旋转做到了极致。只可惜,以前国内大部分都是正手狂飚,因此会误解斯蒂卡45。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速度和旋转的综合比单纯的速度或旋转更重要,人们已经开始发现,正手打外套甚至比狂飚更好打,而且也不影响赢球的概率,甚至还会提高。当你开始打落点,打摆速,打衔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张本智和能赢樊振东,能赢王楚钦,涩套其实也很猛。只属于狂飚三的时代,正在慢慢远离,这个时代,是群雄并起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