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洛迪兰

乒乓胶皮硬与软,粘与涩,厚与薄,有什么区别

2021-03-16 14:24:14  阅读[1652]
导读:有机胶皮与无机胶皮的差别,某种程度上等于非内能胶皮与内能胶皮的差别,是否需要灌胶是关键。有机胶皮完全可以用无机胶水粘合,只是性能上不够强劲而已。有些无机胶皮、或者内能胶皮如果大量灌胶后,可能会影响使用寿命,需要注意。
1.粘与涩
胶皮表面是粘性还是涩性,仅针对反胶而言。由于生产工艺,对乒乓球运动的理解等差别,曾经只有国内生产粘性胶皮,并且也只有华人使用。现在,逐渐有一些国外厂家开始生产。

粘性反胶
顾名思义,粘性反胶表面的粘性较强,究其原因,是由于生产过程中表面有不完全硫化的盖胶层。国人打球多在近台,引拍幅度小,注重旋转和线路控制,粘性反胶摩擦力强,弹性不大,天生适合小球控制,加上弧圈球的二跳下扎强烈,极富特点,占据着大多数国人的正手。

对于初学者,粘性反胶持球时间相对较长,容易找到摩擦的感觉,加上价格实惠,常被选用。

乒乓胶皮硬与软,粘与涩,厚与薄,有什么区别图1

涩性反胶
涩性反胶没了软而粘的盖胶层,少了粘性,表面也更不容易折寿,出球速度也更快了,因而显得弹性较大。涩性反胶制造旋转时,需要把球“吃”得更深,打磨结合,不能仅靠表面干蹭。小球控制容易冒高,弧圈下扎程度不如粘性胶皮,但速度更快,威力各有所长。国人常放在反手,借力发力速度快,弥补发力条件的不足。

2.厚与薄
胶皮标注的厚度参数,指的也是海绵厚度。同一款胶皮,会有不同厚度可供选择,如0.8毫米,2.0毫米,2.2毫米,max,薄,厚,特厚等,厂家有各自习惯。

国际乒联规定覆盖物总厚度不超过4毫米,max和特厚的意思就是在总厚度不超标的情况下,海绵所能达到的最大厚度。超过4毫米后,弹性更大,比赛就失去了公平性。

同等硬度下,厚海绵吃球更深,力量更足,但是在手感上不如薄海绵清晰,容易透板。挑选厚度的方法有些接近挑选硬度,在自身发力能力不够的情况下,选择过厚的海绵会影响手感,正手的海绵厚度也常大于反手。但市面上的胶皮总是max居多,选择余地往往并不大,不如换一款更软更透型号的胶皮来得容易。

颗粒胶海绵厚度常比反胶薄,有的在1毫米以下,硬度则很少标出,通常较软。厚度是为进攻保证弹性,比如长胶,不带海绵的单长胶出球最怪异,弹性也最小,带海绵的怪异性减弱,弹性增加,海绵越厚越适合进攻。

乒乓胶皮硬与软,粘与涩,厚与薄,有什么区别图2

3.硬与软
胶皮上所标注的硬度参数,指的是海绵硬度,不同厂家有不同标准,目前主要有邵氏针式和邵氏球式硬度两种,也有直接标注文字“硬”,“中硬”等。

红双喜使用邵氏针式硬度,即邵氏A硬度,其他品牌大多采用邵氏球式硬度,二者间没有精确的换算关系。邵氏球式硬度的单位跨度要比邵氏A更小,也就是说分隔更为精细一些,主流胶皮从32-55°不等。而邵氏A硬度每增加一度,海绵明显硬不少,通常在33-41°之间。

正反手的硬度选择标准不同,一般是正硬反软,因为正手发力能力多强于反手,需要海绵的支撑更强。正手使用的邵氏A硬度通常在38-41°之间,而反手是33-37°,邵氏球式硬度则大概以43°为分水岭。

建议初学者选择较软的硬度,容易打透进而体验球感,水平提升后再酌情增加硬度。越硬的胶皮,越需要技术能力的驾驭,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个人喜好而增减。觉得软弱无力,太肉,那就赶快加硬吧。

4.有机与无机
有机胶皮与无机胶皮的差别,某种程度上等于非内能胶皮与内能胶皮的差别,是否需要灌胶是关键。有机胶皮完全可以用无机胶水粘合,只是性能上不够强劲而已。有些无机胶皮,或者内能胶皮如果大量灌胶后,可能会影响使用寿命,需要注意。如果仅涂抹薄薄的一层有机胶水当作粘合剂,则问题不大,但要小心粘不牢。

无机胶皮需要带有内能效应,目的在于不用涂抹快速胶水也能达到灌胶增弹的效果。优点是发力轻松,速度快,弧线长,健康环保,缺点是价格高,一些产品内能效果不强或者难以持久,技术有待进一步成熟。有代表性的内能工艺有:多尼克的FD,蝴蝶的High Tension,德系的TENSOR和BIOS等。德国制造的内能胶皮偏重速度,内能效果明显,日本制造的注重旋转,国产内能还有一些差距,但追赶已非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