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逼人
相比于外形稳重,脚感也颇为厚实的的反伍2,眼前这款反伍2Low在外形上要更加轻巧,看起来也更为实用,这也让我对它的实战性能有了更多的期待。
科技配置:多材质鞋面,前掌Bounse+及全掌Lightfoam中底+后掌李宁䨻缓震,TUFF RB耐磨大底。
稳定决胜
在我们固有印象中,户外篮球鞋只要禁磨就是好鞋,跟顶级性能与高颜值,完全不挨边。反伍1的上市,让我在粗糙的水泥地在不用担心球鞋的寿命问题的同时依旧能体验旗下的顶尖科技。这便是我对反伍系列印象的改变。
近些年来,李宁所推出的诸多实战好鞋在中底缓震配置方面无非是用两种配置方式:
(1)采用全掌䨻科技作为全掌中底。
(2)利用LightFoam或李宁云作为外部框架,将䨻内嵌其中。
以上的两种配置方式在脚感方面的差异同样也是大相径庭。
(1)全掌䨻的弹性更强,反馈感更明显,但是外露䨻所带来的磨损和材料的掉渣问题在设计以及耐用性方面值得改良。
(2)以外包LightFoam或云材料为框架,内嵌䨻科技为缓震组合的科技配置在耐用性上要强于全掌䨻中底,在脚感方面弹性略弱,回弹稍差,初上脚偏硬的脚感或许是你对这对组合的首要印象。
反伍2Low在中底配置上依旧使用以Lightfoam为外包框架,配上内嵌䨻的科技组合。此次LightFoam材料的调教依旧偏硬,内嵌䨻的脚感也未能在静态脚感得到体现。但经过了数场的打磨之后,伴随着LightFoam的衰减和鞋面的贴合,在响应性,贴地性上要远远比初上脚好得多,个人也十分喜欢这套LightFoam+内嵌䨻的缓震组合。
Tuff Rb的大底依旧得以沿用,在大底保证耐磨的情况下,以多向人字纹路保证所有方向移动中的抓地,同样使用外延大底的上翻方式用来保证鞋身的防侧翻性能。
变革之路
相比较反伍1代普通版本的网纱材质,反伍2在鞋头部分使用小网眼网布材质包裹,脚趾部位使用大面积的热压材料加强。相对比反伍1代,反伍2代的网眼更大,透气性更好,前掌的宽度更宽更适合我的脚形。
反伍2Low的鞋面于高帮并无它意。最主要差异性体现在鞋帮的高度上。鞋帮高度的降低势必会牺牲鞋身整体的保护性。而我的观点是无论是高帮还是低帮球鞋,多多增加脚踝力量的训练或佩戴护踝一定比鞋帮的高度更加安心。
性能将军
总计的五组鞋带孔,前三组使用类似飞线的设计,拉紧鞋带后中足的包裹感十分强烈。而半掌内靴的设计,与轻薄鞋舌与鞋带的贴合度处理使得整个中足部分的包裹锁定感十分不错。
后跟部分弹力布的设计与之前的Crazylight 2016的设计语言十分相似,但相比于Crazy Light 2016的掉跟的设计诟病,反伍2Low在后跟设计上有足够的圈状海绵包裹使得后跟的锁定感更强,跟脚性更好。
抗扭方面
足弓依旧带有内置的大块TPU足弓支撑板,外底处的镂空设计,亦科技隐约可以看见"反伍"的字样。在鞋身抗扭外侧有两条里面有艳丽点缀的透明TPU橡胶条,虽然反伍2Low的鞋身整体刚性并不是坚如磐石,也不如中间有碳板加持后的难以扭动,但是橡胶条的设计使鞋身整体的弯折在鞋身中前段,比起中足部分的弯折显得更为合理。
惊喜与疑惑在中底并存
在上脚和实战后最直观所感受到的是鞋面包裹的舒适感和中底缓震组合的调教。
在弹性鞋舌和内靴的包裹下,并依据五组鞋带孔系紧鞋带,鞋身中段和后跟的包裹骤然提升,整体鞋面处于极致贴合的状态。而在实战体验中,反伍2Low前端的包裹存有适当的空间,这种当然不会是软塌塌的鞋面感受,是在保证足够支撑的条件下而依旧留有空间不至于勒死前脚掌的活动空间。
中底的缓震组合屡见不鲜,但倘若如此优秀的鞋身设计配以如高帮相同的前后beng科技会不会让反伍2Low的实战性能更上一层楼呢?
不完美,不平凡
对比反伍2,仅在后端内嵌䨻的缓震设定或许对追求回弹感的人群和大体重选手并不是最优解,但是凭借其出色的耐磨程度和优秀的中底缓震和鞋面包裹已然成为征服外场的首选。
稳,是反伍2Low上脚实战后给我们带来的第一感觉。虽然它或许并不如反伍2高帮上的配置那么优秀,但和在中底上同样使用LightFoam+䨻的篮球鞋款相比,反伍2Low确实是一双可以放心征战外场的低帮球鞋。这种设计上的改进一方面是由于它的中底表面回归到了篮球鞋最朴实和最简洁的形态,另一方面,哪怕是阉割掉了前掌beng,反伍2Low的鞋面,中底以及抗扭性依旧是出色的。反伍2Low在外形上更加轻巧,让我日后对反伍3Low的实战性能有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