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参数
锋影700为4UG6规格,76线孔整体拍框面积较小(小于锋影800),拍身全长:675mm。空拍重量:83.3g(上线上手胶后92.5g),空拍平衡点:296mm(上线上手胶后296mm)。
中管测量数据:6.91mm,中管弹性适中,硬度明显反馈小于锋影800,手柄至拍锥顶端长。
材料运用:进口40t碳纱。
上手体验
实际上手时,由于锋影700的整体重量分布较为均衡(空拍平衡点:296mm),导致球拍上手后头重感微弱,上线上手胶后平衡点仍旧维持在296mm。通过拍框对比,较之于锋影800,甚至是采用小拍面布局的雷霆80,锋影700居然都拥有着更小的拍框面积与拍框截面厚度。而经过实际的空拍挥速体验,可以发现:尽管是采取上半段采用了空气动力学截面系统(接近于流体破风)+下半段传统盒式稳定结构也确实让锋影700在基于小拍框设计的基础上的挥速确实达到了在同等规格下快于锋影800与雷霆80的。锋影700仍旧沿袭了76线孔的拍面布局,但在拍框的截面抗扭表现上韧性更强,刚性较弱,线床集中爆发的凝聚手感相对于传统的小拍面拍框要柔和不少,手感更为舒适。当然这也要归功于其使用了业界内较为成熟的内发泡材料成型工艺进行打感调校。
总而言之,锋影700的初步打感就是相当好上手。搭载6.8mm灵动迅弹中管与飞电加速系统的锋影700,在击球摆动时回弹有力且迅速,296mm较为适中的平衡点搭配,在网口进行封杀时,其拍身灵动特性,着实会让我止不住的尽情压腕,好在采用了内发泡成型工艺的锋影700,以其出色的吸震手感,丝毫不会给手指手腕带去较大的负担,也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
锋影700的小拍框设计虽说凝聚爆发弹性优异,但防守时的拍面的绝对面积还是摆在了那里,对于防守中需要快速响应的多拍衔接来说,锋影700小拍面防守薄弱的弊端也瞬间暴露了出来,拍面小,挥速快,多打框,易漏球,很显然世间并没有十全十美的设计。而在进攻方面,有别于锋影800那样能够打出极具威胁重杀进行突防的进攻利器,本就灵巧多变的锋影700在进攻中多担任小动作高隐蔽的点杀突击制造得分机会。适中的平衡点也让我在使用锋影700进行强力下压的欲望降低了些许,反倒是在中前场的厮杀里快中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