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之前,我认为有必要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有关于
Head“L7”,这个如今已经很少被人提及的概念,如果你了解Head球拍分类系统中关于“L”和 “S”的概念,那么应该能够很容易能够猜测出,挥拍指数分类为“L7”的肯定是硬度很低又难以驾驭的传统球拍。事实上,仅仅作为挥拍指数的表征,在国外很少有人用“L7”作为球拍的名称,但是在国内,“L7”被用来泛指Head Prestige Tour系列和 Prestige Classic系列。而今天故事的主角则是早几个月上市的Head Prestige Tour 系列。
我想以一个古希腊的神话作为这个故事的开始。希腊传说中的英雄阿基里斯拥有无穷的神力和刀枪不入的躯体,这让他在特洛伊战争中所向披靡。然而,这个神一般的英雄却最终死在了自己唯一却是致命的弱点上。在阿基里斯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曾经抓着他的脚踝把他浸入神奇的冥河之中,冥河水使他拥有了近乎于神的肉体,而被母亲握住的跟腱部位,则由于没有浸泡到河水而成为他的软肋。巧合的是,Head Prestige Tour系列也隐藏了这样一个阿基利斯之腱。
第一把 Prestige tour 于1993年诞生于奥地利,诞生之初便有 Prestige tour 600 和 prestige660两种不同版本。在这里补充一点,“Prestige”是这个系列在欧洲市场的叫法,等同于北美市场的“Trisys”。在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Head 分别采用表征拍面尺寸的600及660和表征挥拍指数的300。因此,1993年第一版的 Prestige tour 600在北美市场则被称为 Trisys 300。
Head Prestige Tour系列的红色涂装兼具审美与品质,Head Prestige Tour 600 则是这个系列中更加专业的版本,它传承了第一代Prestige Pro的所有经典元素,全包护线管,直边设计,18×20的线床设计以及Twaron材料的添加。另外,Head为这个系列量身定制了一套减震手柄系统,成为了这个系列的独有设计。
作为大拍面版本,Head Prestige Tour 660或许是整个 Prestige 家族 Midplus 版本的起源,与其他拍面命名规则不同,Head在计算拍面时,包含了拍框的面积,因此,Head Prestige tour 660的实际拍面大小大概为98,与 Prestige Tour600 相比,Head Prestige Tour 660容错率更高,也更加容易操控。
事实上,Head Prestige tour系列并非名副其实的“Tour”球拍,虽然这个系列由戈兰·伊万尼塞维奇,这个在摔拍方面更甚于萨芬的球星代言,但是伊万尼塞维奇本人,甚至于其他著名球星都没有真正使用过这个系列。据说,Prestige tour 系列独有的减震手柄系统存在设计缺陷,以至于在长时间使用之后,挥拍中会出现“嘎吱嘎吱”的声响。虽然这仅仅是一种很低的概率,但是却成为了 Prestige tour 系列的阿基里斯之腱。
虽然Head也曾公开承认了其减震手柄存在的缺陷,但是在如下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推陈出新之后,Head也始终没有放弃这种设计。
Head在1993年第一次于欧洲市场推出 Prestige Tour 600和660,同时在北美市场推出 Trisys 300;
Head在1994年将北美市场的 Trisys 300 重新命名为 Prestige tour 300;
Head在1995年将原本在拍框侧面的“Made in Austria”字样挪到了拍柄的上方;
Head在1996年早期将北美市场的 Prestige tour 300 改为 Prestige tour;
Head在1996年后期,将原本奥地利原产球拍的后期工序转移到捷克,于是有了“Designed in Austria”版本;
欧洲版本与北美版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欧洲版本拍框内侧的顶部印有600和660,而北美版本则是 mid 和 mid plus。
阿基里斯之腱如今被认为是近乎完美实物的缺陷,对于 Head Prestige tour而言,我认为,这种无伤大雅的所谓缺陷反而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标志。毕竟还有一句话叫做,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