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洛迪兰

Wilson Sting Midsize Series网球拍的故事

2018-12-08 15:10:28  阅读[272]
导读:虽然Wilson Sting Midsize系列的光芒自始至终都被Wilson Pro Staff 6.0 85所掩盖,不过前者还是被公正的评价为Wilson Pro Staff 6.0 85之母,二者基于非常相似的设计理念,我们能够明显的从这款传奇球拍的身上看到Wilson Sting Midsize的影子。
这款古典的Wilson Sting midsize在拍喉的位置设计有一个弯曲的横梁,这是那个时代球拍的经典设计,旨在增加球拍的稳定性,此外,由于这款球拍的特点使其并不易于操控,这也使本文的标题成为了一个巧妙的双关语。(英语中bar兼有“横梁”和“障碍”的意思)。

如果Sting拍喉位置的横梁能够让你想起另外一个来自Wilson同胞品牌的同时代经典,Prince Original Graphite Oversize,那么我不妨在这里多说几句。下面是我偶然找到的一个Wilson在80年代初,为他们的Sting系列做的一个广告内容:“Wilson Sting Largehead与Prince Graphite似乎别无二致。相同的拍面,相同的击球力量。都采用了100%的碳纤维,并且因此而稳定坚固。相同的甜区。你几乎不可能再找到比Wilson拥有更大甜区的球拍。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球拍的价格,甚至可以说是天差地别。至于原因,我们也不清楚。Prince Original Graphite比Wilson Sting要贵出整整$100。别忘了,省100就等于赚100。”

Wilson Sting Midsize Series网球拍的故事

在以前的球拍故事中,我曾经提到过,第一把Sting诞生于1982年,最初的Sting是Largehead版本,之后才推出了Midsize版本。100%碳纤维材质的应用使Wilson Sting Midsize成为所有Wilson 85中硬度最低的一款,由于年代久远,不太容易找到球拍具体的硬度参数,但是与Wilson Pro Staff 6.0 85相比,硬度则要低出很多。

与广告中的Largehead版本不同,Midsize版本的甜区很小,加之早期的版本并没有沿用能够提供击球稳定性的PWS系统,使得Wilson Sting Midsize的使用难度非常大,如果你不能驾驭的话,就很可能成为你球场上的累赘,但是你一旦能够运用自如,那就绝对能够成为制胜的利器。我想这或许是Wilson以Sting命名这款球拍的原因吧:“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而不幸的是,Wilson Sting Midsize并没能像Wilson Pro Staff 6.0 85那样幸运,很快遇到了命中注定的桑普拉斯,最终只能无奈的“不鸣,则已”。

其实更准确的说,本文的标题并不是完全正确的,Wilson曾经陆续推出过一系列不同的版本,除了Sting Midsize之外,还包括Sting 2和Sting SC等,有很少的几个版本是没有拍喉处的横梁的。据我所知,最初的Sting系列是在芝加哥生产的,这批球拍以黑色底盖为标志,不过Wilson从来没有在他们那充满神秘色彩的圣文森特工厂进行过Sting的生产,后期版本全部为台湾生产,甚至其中有一部分还采用了PWS技术,只不过这种版本也非常的少见。

约翰•劳埃德,前英国职业网球运动员,曾经使用过Wilson Sting Midsize,作为ATP排名最高仅为21的职业球员,劳埃德的名气着实一般,相比之下,他作为克里斯•埃弗特前夫的身份似乎要更加为人所知,而这位鼎鼎大名的冰女王所使用的恰好是更加成功的Wilson Pro Staff 6.0 85,如果这不是Wilson有意为之,那么这种巧合就未免稍显讽刺了。

虽然Wilson Sting Midsize系列的光芒自始至终都被Wilson Pro Staff 6.0 85所掩盖,不过前者还是被公正的评价为Wilson Pro Staff 6.0 85之母,二者基于非常相似的设计理念,我们能够明显的从这款传奇球拍的身上看到Wilson Sting Midsize的影子。事实上,Wilson Sting Midsize确实是一款非常经典的球拍,除了其优越的性能和独特的传统手感之外,更加重要的,我想还是这款球拍在Wilson碳纤维球拍的发展历史上那启蒙式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