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alc纤维板有史以来第一次,贴外套的综合性能超过狂飚,樊振东alc是一支划时代的底板。至于你喜不喜欢,这就看你喜不喜欢打外套了。如果你厌烦了刷油狂飚,那么樊振东alc可以说拯救了你。如果你打不来外套,那么这次的樊振东alc对你来说可能就是有点鸡肋了,甚至不如林高远alc。
R码和S码vis,还有T码金标vis,它们贴狂飚的底劲还是比外套给力的。尤其是s码的vis,号称小金标,因为配无机蓝省确实持球,吞吐感很好。彼时的r码和s码vis,s码和金标vis明显是感觉更加适配狂飚的,尤其是速度力量的感受,还有发大力时候的支撑。可以说,r和s码,它们是专门为狂飚优化的。不过一切从t码开始有了改变,t码vis明显做硬了,做硬的原因,肯定是为了提升对外套在支撑力。不过t码开始有林高远alc,vis做硬其实也不怕,不会影响蝴蝶在国内的市场。t码还有一个事件其实很重要,t码vis开始重新在日本国内发售,这证明vis会开始像外套靠拢,因为日本大部分是打外套的。
最近几年vis也在调整,vis在兼顾狂飚和外套。尤其是w码vis,配外套非常给力,真的难说vis配外套更强,还是配狂飚更强。林高远alc这次貌似是真的绝版了,林a上面狂飚和外套的感受可以说也是相近的,贴狂飙的底劲并没有比外套强太多。当然了,也有人因此诟病,说林a配狂飚底劲不太好。但这个也是看配胶的,贴39度的狂飚确实差点意思,但如果贴40度无机蓝省,或者贴特制狂飚,那么效果肯定就不同了。不过,不得不说林a贴狂飚的效果未必能超过外套多少。
到了最新的樊振东alc,我甚至觉得樊振东alc贴外套的效果是超过贴刷油无机蓝省了。如果说w码vis是做得比较平衡,但似乎也是有点倾向于对外套的优化。但这个事情其实也是无可奈何的,你只能以外套或者狂飚为主,提升一种套胶的性能,必然意味着牺牲另外一种,你不可能两者兼得。就像968一样,它是以优化狂飙为主,然后牺牲外套的性能。
主要是我这次是使用的旧的无机蓝省,所以我下结论的时候还是有点略保守的。我是担心旧的无机蓝省影响了测评的准确性,但目前来看,那些贴新狂飚的球友也是觉得樊振东alc不太给力。所以,我基本上可以放心下结论了,樊振东alc这次是优化了外套的性能,牺牲了狂飚的性能。
说老实话,这次的樊振东alc配外套比林a还好,但配狂飙应该是比林a还弱化了一些。费劲,真的费劲,无论是练球还是实战,樊振东alc配39度无机蓝省都感觉费劲还难出质量。一开始我以为是旧狂飙的性能衰减了,但目前结合大数据来看,樊振东alc配新狂飙也是如此。林a配狂飚,虽然喷感明显不如vis,但起码省力,一分劲一分力。樊振东alc配狂飚,总感觉发了两分力,但只有一分半的劲出来。而且林a纤维感其实挺强的,虽然没有vis硬,但打透底板的时候,加速的感觉是很清晰的。樊振东alc用外套打正手,加速感很清晰,但如果用狂飚打正手,就感觉"费力不讨好"。
樊振东alc遭遇差评,肯定是配狂飚的球友。但如果你打外套,那么你就应该给樊振东alc好评。狂飚虽好,但依赖刷油,新狂飚刚刚刷油的头两三天不好打,刷油过后只能持续一段时间,然后两周之后可能就又不好打了。狂飚刷油的问题就在这里,头几天不好打,后面几天也不好打,就只有中间时间段好打。虽然我也打狂飚,但确实也不太喜欢刷油的这种性能不稳定的感觉。波尔在测评t19的时候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依赖膨胀油的套胶,确实性能不稳定,他没有瞎说。
正手打狂飚实在是感觉费劲,我当时是随机应变,直接把量子xpro用来打正手,居然也不错,手感通透,出球很脆,进攻也有质量。虽然它的硬度不高,也就47.5度,但打起来似乎比39度无机蓝省更给力了。无机蓝省在樊振东alc正手的表现,那真的是很一般,速度,旋转和力量都很一般。而量子xpro速度是真的挺快,而且力量也不弱。如此看来,樊振东alc是真的为外套优化了,虽然会牺牲一些狂飚的性能。但对我来说无伤大雅,我自己是打外套,也打狂飚的,贴哪个好打,我就贴哪个。